塞上四首 其一

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
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
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
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上四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

李益的生平背景和仕途经历为他的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他曾在唐朝的官场中经历了起伏,因仕途失意而选择游历燕赵一带,最终成为幽州节度使刘济的门客。这段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也使得他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及自然现象。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李益的《塞上四首 其一》:

  1. 诗歌原文
    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

  2.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以及边民的生活状态。首两句“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通过数字的简洁描述,勾勒出了边塞地区辽阔的视野和稀疏的村落布局。接着“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进一步用诗意的画面表现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波光粼粼、映照阳光的水面。“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描写了边民们寻找水源和山路曲折蜿蜒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的依赖。最后两句“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则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使是在简陋的田间劳作后,也能回到野地里欣赏和采摘野花,反映了一种朴素而宁静的生活情趣。

  3.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李益(746—829),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李益的一生颇为坎坷,他在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及第之后,曾历任多个官职,但都未能得到重用或升迁的机会。直到建中四年(783年),他才得以进入官场,并担任了幽州节度使刘济的门客。在此期间,他有机会深入到燕赵一带进行实地考察,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边塞生活经验,为其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塞上四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边塞风情和壮志未酬情感的诗歌,也是李益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艺术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色以及李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