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不寐

萧萧传柝月三更,欹枕辕门听鼓声。
战马不肥淮甸草,征人愁望历阳城。
兵戈荏苒音书绝,行李萧条虮虱生。
早晚楼船下扬子,满天风雨洗蛮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辕门不寐》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赵秉文,字天泽,号闲闲,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在金朝末年担任过翰林学士等职,是金朝晚期文坛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
    萧萧传柝月三更,欹枕辕门听鼓声。
    战马不肥淮甸草,征人愁望历阳城。
    兵戈荏苒音书绝,行李萧条虮虱生。
    早晚楼船下扬子,满天风雨洗蛮荆。

  3. 主题与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夜时分听到远处的鼓声,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诗中通过“战马不肥淮甸草”描写了战场的残酷,以及“征人愁望历阳城”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同时,“兵戈荏苒音书绝”反映了战争带来的通讯隔绝,而“行李萧条虮虱生”则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和苦难。最后,作者展望战事平息后的美好景象:“早晚楼船下扬子,满天风雨洗蛮荆”。

  4.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的语言精炼有力,如“萧萧传柝月三更”,既形容了夜色也表现了声音;其次,结构严谨,每句诗都紧扣主题,层层深入;最后,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既有对战争的感慨也有对和平的向往。

  5. 历史背景:《辕门不寐》的创作大约在金朝末年至元初年间,这个时期正值金朝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赵秉文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深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6. 文学价值:《辕门不寐》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成就也被后世所称颂。例如,明代李之标的《赠别高云樵》中提到:“征车迢递指苍梧,雪拥骊驹不可呼。”这种对比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反差。而赵秉文的这首诗则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成为那个时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

《辕门不寐》不仅是赵秉文个人的杰作,也是金朝末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以及文学如何反映并塑造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