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传柝月三更,欹枕辕门听鼓声。
战马不肥淮甸草,征人愁望历阳城。
兵戈荏苒音书绝,行李萧条虮虱生。
早晚楼船下扬子,满天风雨洗蛮荆。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萧萧传柝月三更,欹枕辕门听鼓声。
- 注释:萧萧指的是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通常用来描绘夜晚或寒冷的气氛;传柝是古代守夜人打更报时的工作;三更是指深夜的某个时刻,天快亮时分;欹枕意为歪斜着枕头睡觉,这里形容诗人在夜间倚靠在辕门,聆听远处传来的鼓声,显得有些不安和焦虑。
- 译文:深夜里,风中传来阵阵萧瑟的树叶声,我倚靠着辕门,聆听远处不时传来的鼓声。
第二句:战马不肥淮甸草,征人愁望历阳城。
- 注释:淮甸草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带,那里生长的是较为柔软的草;征人指的是被征召的士兵,他们正望着遥远的历阳城,流露出深深的忧愁和思念。
- 译文:那些战马虽然健壮但并不肥大,而士兵们却因长途跋涉而变得消瘦憔悴。他们站在历阳城下,眺望着远方,脸上写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兵戈荏苒音书绝,行李萧条虮虱生。
- 注释:兵戈荏苒指的是战争带来的连绵不断的苦难;音书绝意味着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中断,无法传递消息;行李萧条指生活用品简陋且数量稀少,反映了战事造成的贫困;虮虱生则描述了由于缺乏食物而导致的生活条件艰苦。
- 译文:战争持续不断,导致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完全隔绝,连家中的消息都无法得知,我们的物资非常匮乏。
第四句:早晚楼船下扬子,满天风雨洗蛮荆。
- 注释:扬子江指的是今天的长江入海口附近的一段,古代用以划分南北的分界线;蛮荆指的是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楼船指的是可以远航的大型船只。
- 译文:不知什么时候,会有楼船从扬子江出发,带着我们对亲人朋友的思念,穿越风雨,前往南方。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战马”和“征人”,以及“兵马”和“楼船”,都暗喻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诗歌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