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八

张衡咏思玄,屈平赋远游。
高情薄云天,意气隘九州。
朝攀扶桑枝,夕饮溺水流。
翻然不忍去,无女哀高丘。
严霜下百草,岁律聿其周。
萧兰共憔悴,已矣吾何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八》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首诗作于宋武帝刘裕代晋之后,主要抒写对易代之际世事之多变、交情之不终的感慨。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以田园诗见长,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
  1. 诗歌原文
    结发慕古人,绝俗期远游。如登太山顶,志气小九州。
    古今会迁变,万壑无停流。向来富贵者,累累但荒丘。
    汉唐已磨灭,况复秦与周。惟馀节义士,可向编简求。
    张衡咏思玄,屈平赋远游。高情薄云天,意气隘九州。
    朝攀扶桑枝,夕饮溺水流。翻然不忍去,无女哀高丘。
    严霜下百草,岁律聿其周。萧兰共憔悴,已矣吾何求。

  2. 诗歌内容解析

  • 结发慕古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尚品德之人的敬仰和向往。
  • 绝俗期远游:反映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怀。
  • 古今会迁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变迁、朝代更迭的深刻思考。
  • 富贵者的荒废:揭示了诗人对富贵虚荣的不屑一顾,对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追求。
  • 节义之士的价值:强调了节义之士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念。
  • 自然与人生:通过对四季变换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 生命哲学:通过对比高山和深海,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死观的感悟。

《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八》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和高度艺术成就的诗歌,更是陶渊明精神世界的集中展现。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于个人命运的反思,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社会、历史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