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智叔归济南

已作西溪约,还为汶上行。
漂流知分际,会合见平生。
旅枕劳归梦,家山入去程。
空斋桃李月,寂莫照清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高智叔归济南》是金代文学家党怀英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心境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基本资料: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出生于金朝泰安奉符人。他原籍冯翊,是一位工诗文的文人。在金朝大定十年进士及第,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 生平成就:党怀英的仕途经历丰富,曾历任莒州军事判官、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等职,最终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他的才华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如《辽史》未成前的工作。
  • 作品风格:党怀英擅长诗歌创作,尤其工于篆籀。他以诗作为朋友间交往的传统形式,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文人雅集的文化氛围。
  1. 诗歌原文
  • 诗的全文如下:“已作西溪约,还为汶上行。漂流知分际,会合见平生。”。
  1. 主题内容
  • 离愁别绪: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高智叔离开后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相见的期盼。
  • 友情表达:通过描述分别的情景和未来的重逢,诗人抒发了对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
  • 自然意象:诗中的“西溪”和“汶行”等自然景象,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离别时的萧瑟气氛。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诗句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真实流露,没有雕琢的痕迹,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
  • 意境高远:诗中的自然景色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空灵而优美的意境。
  1. 文化背景
  • 社会环境:金朝时期,文人墨客间的交流非常频繁,诗歌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媒介。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金代,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不仅仅是抒情的工具,也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载体。
  • 文学价值:作为金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送高智叔归济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送高智叔归济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金代社会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