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应奉寿同海涯挈家觐省十首

翰林供奉三十强,前春曾是探花郎。
年来居京大不易,走向沙头觅去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翰林应奉寿同海涯挈家觐省十首》是元代诗人宋褧所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情,还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宋褧:字显夫,号玉壶居士、东瓯逸民。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由科举至仕途的转变,晚年归隐,以书画自娱。
  1. 作品原文
  • 其四:往时折得高枝桂,身在蓬莱无处寻。今日论交便如故,百年诗酒百年心。
    此诗反映了宋褧对于昔日友情的回忆,以及现在重逢时的欣喜之情。”蓬莱”在古代常用以指帝王居住的地方,此处借指京城。”身在蓬莱无处寻”意味着身处高位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今日论交便如故”表达了尽管环境变化,但旧日的友情依旧坚固。
  1. 诗意解析
  • 友情的珍贵:在这首诗中,宋褧通过回顾往昔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表达了对那段友谊的珍视和怀念。
  • 人生的变迁:诗中的“身在蓬莱无处寻”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困惑,表明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碍。
  • 重逢的喜悦:最后两句“今日论交便如故,百年诗酒百年心”,则是对过去友情的肯定和对未来相聚时光的期待,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联系。

《送翰林应奉寿同海涯挈家觐省十首》不仅记录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经历。通过对这组诗歌的深入理解,读者可以感受到元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心态的独特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