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枳兰芽玉易瑕,商山一出便忘家。
几回惆怅梅花别,并有缁尘到菊花。
题墨菊
介绍
《题墨菊》是元朝的大圭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大圭在创作《题墨菊》时,不仅运用了精湛的文学技巧,还深刻描绘了菊花的独特之美。这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
相关推荐
【题解】 “橘枳兰芽玉易瑕”,橘树的枝干像枳树,兰芽似玉。诗人以橘与枳、兰芽与玉比类,说明花的品种不同,其质地和色泽也各异。“商山一出便忘家”,“商山”指秦商山(今陕西商南),因秦末刘邦起事时曾隐居于此而得名。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吕后之东朝,过沛公(即汉高祖刘邦)不入宫,自之置舍。召沛公计事。沛公曰:‘旦愿得身处小邑,方且耕田种地为乐耳。’吕后曰:‘吾欲召令子(即张良)与我俱,令子何好
题墨菊 老圃风霜许见亲,缘谁尽改旧精神。 渊明不为陈玄在,怨杀元规扇外尘。 注释: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墨菊来表达作者的感慨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老圃风霜许见亲:这里的“老圃”指的是种植菊花的老园丁或老农,他们常年在田间劳作,与菊花相伴。而“风霜”则是指自然界的严酷环境,如风雨、霜雪等,这些都会对菊花的生长造成影响。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说,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老园丁仍然能够坚持种下菊花
江南的九月,秋风已至,菊花盛开,金黄色的花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近来丹丘山的新意,却用淡墨描绘出秋天的芬芳。 青城学士曾题藻,散落人间共赏秋色。 卷展造化入毫端,回首东篱已是枯槁。 东阳傅君心好奇,何处得此秋霜枝。 湖湘衲子远相贶,笔势迥异丹丘齐。 香英细蹙玄玉屑,老干拗断乌金折。 不随粉黛学时妆,自与幽人同志节。 渊明已逝屈子沉,晚香纵有谁知心。 感君画图三叹息,为君长歌楚天碧。 【注释】
【注释】 题墨菊:指作者自己写的菊花诗。墨菊:指墨画的菊花。故苑、柴桑:都是古代诗人常以自比的地方。“柴桑”为陶渊明所居,因陶渊明曾躬耕于此而闻名。玩世心:指不拘俗世的心态。 【赏析】 首句“故苑寒花何处寻”,点明题旨,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透露出他已厌倦了官场的生活。“荒山秋雨绿芜深。”写诗人在隐居后所见到的山林秋色,意在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热爱
秋风窗下月昏时,梦逐西园蝶未知。 帐底寒香人寂寂,谁将醉墨洒淋漓。 注释: 1. 秋风窗下月昏时,梦逐西园蝶未知。 2. 帐底寒香人寂寂,谁将醉墨洒淋漓。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首句“秋风窗下月昏时”,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秋风萧瑟,窗外的月亮已经暗淡不明,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注释: 纷纷桃李若为容,篱落秋深晚色重。——桃花与李花盛开如同人的脸面一样娇美,而到了晚秋天气,篱笆旁的菊花却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山月暗时人不寐,墨香何似菊香浓。——山中明月升起时,人们不能入睡,因为墨香比菊花的香气更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通过对桃花、李花、菊花等植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通过对比墨香和菊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深眷恋之情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写诗人游历归来,看到篱边菊香暗绕,秋露晶莹的美景而兴起的感慨。 首句“客路游尘怕上衣”,意谓在旅途上,尘土飞扬,使人讨厌,故不敢将外衣脱下来抖一抖。这是说,自己在外奔波多年,衣襟上沾满了尘埃,所以归家之后,一定要抖落衣服上的尘垢。 次句“纷纷黄白眼都迷”,意谓路上所见,尽是黄色的菊花,它们的眼睛都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往何处看。这是说,自己游历时所见到的
“粲粲金英美可餐,九秋风露与清寒。”这句诗出自元末明初的著名文人刘基之手。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 粲粲金英美可餐, - 九秋风露与清寒。 2. 注释与翻译: - 灿烂如金的美菊令人垂涎欲滴, - 深秋的风带着凉爽和清凉。 3. 诗人简介: -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
注释:自从离别已经几次询问秋风了,今日相见却像是在梦中。我坚守着太玄之心不变,傲视霜雪的高洁节操,又有谁能与我同? 赏析: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与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首句“别来几度问秋风”,诗人以秋风为引子,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思念之情。次句“今日相看是梦中”,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第三句“独守太玄心不改”
诗句解释: 1. “晚节孤高也自奇”:指的是菊花在晚秋时节独自盛开,显得格外的高雅、不羁。 2. “此情惟有墨卿知”:墨卿可能是指古代文人或者诗人,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的高洁之情只有懂它的人才能体会。 3. “夜来酒醒寒无佘”:意思是说,在夜晚喝酒后醒来,感受到的寒冷彻骨,没有多余的余热。 4. “不觉玄霜落砚池”:这里的“玄霜”可能是指深秋的霜冻,而“砚池”是砚台下面的凹槽,用来盛放磨好的墨汁
注释: 自是芳姿不涴尘,晓妆如洗露华新。 玉英粲粲黄金色,斜倚东篱日又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首句“自是芳姿不涴尘”意为菊花自有其独特气质,不会沾染尘埃。次句“晓妆如洗露华新”则形象地描绘了清晨时分,阳光下的菊花沐浴在晨露之中,显得更加清新亮丽。第三句“玉英粲粲黄金色”形容菊花的颜色如同玉石一样璀璨,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注释】 陶家: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年诗人。 遍林丘:遍布山林和丘陵。 野草:这里指篱笆旁边的菊花。 刘:古地名,今属陕西。典午:三国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此诗用其谐音“留”。 无寸土:没有一寸土地。 篱边分得一枝秋:篱笆旁边只有这一支菊花,它已经开败了,只剩下秋天的枯叶了。 【赏析】 《题墨菊》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菊花在林丘上遍插,与陶家旧本的菊花相映成趣;颔联写东晋时期,国破山河碎
注释:近来各种颜色红紫千般,不是东篱旧日装。 着笔只拈浓淡墨,好留真气伴风霜。 赏析:诗人在题写墨菊时,首先以“近来红紫千般色”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菊花色彩的赞赏。接着又用“不是东篱旧日装”,表明自己并非为取悦他人而作画,而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两句“著笔只拈浓淡墨,好留真气伴风霜”中,诗人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他用笔蘸满浓淡墨,画出了菊花的形态和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