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多轗轲,晚节叹行藏。
故国颓纲秽,新朝明德香。
雄材能预算,大略固难量。
迭出神兵速,无敌我武扬。
本图服叛逆,何止剪诪张。
西讨穷于阗,东征过乐浪。
彗侵天垒壁,光动太白铓。
整整车徒盛,鳞鳞旗鼓望。
天皇深责重,贤帅庙谟臧。
江左将擒楚,河阳已灭商。
英雄皆入彀,强御敢跳梁。
采访轩车闹,司农官吏忙。
轻徭常力足,薄赋不财伤。
勋业超秦汉,规模迈帝王。
流言无管蔡,奇计有平良。
增葺新文物,耕耘古战场。
蛟龙方奋迅,雕鹗得翱翔。
偶遇风云会,争依日月光。
永酬千古耻,一怒四夷攘。
虎帐十年梦,龙庭几度霜。
迎降初请命,出郭远相将。
久敌真宜死,宽恩何敢当。
赦书民有幸,歌咏寿无疆。
扶杖听黄诏,称觞进白狼。
散财竭库藏,拔将出戎行。
殷绝仁犹在,周倾道不亡。
来招燕郡内,入觐大食傍。
戎服貂裘紫,星轺驳马苍。
中春辞北望,初夏过西凉。
瀚海汹而涌,阴山彷且徨。
闲云迷去路,疏雨润行装。
出处空兴叹,风光自断肠。
典刑陈故事,利病上封章。
天下援深溺,中州冀小康。
风俗乘丧乱,筹策要优长。
痼疾如神附,游魂笑鬼伥。
仁术能骨肉,灵药起膏肓。
避祸宜缄口,当言肯括囊。
遭谗心欲剖,涉苦胆先尝。
北漠绝穷域,西隅抵大洋。
诗书犹不废,忠信未能忘。
毡补连腮帐,绳穿朽脚床。
郊行长野兴,人静若禅房。
回鹘交游熟,昆仑事迹详。
风烟多黯黯,云水两茫茫。
灾变垂乾象,妖氛翳太阳。
髯龙三岛去,玉叶一枝芳。
明主初登极,愚臣敢进狂。
九畴从帝锡,五事合天常。
大乐陈金石,朝服具冕裳。
降升分上下,进退有低昂。
拓境时方急,郊天且未遑。
应兵无血刃,降虏自壶浆。
按堵无更肆,因敌不馈粮。
宸心尊德义,圣政济柔刚。
恩泽涵诸夏,威棱震八荒。
势连西域重,天助北方强。
举我陪三省,求贤守四方。
锦衣捐毳褐,肉食弃糟糠。
隐逸求新仕,流亡集故乡。
百官欣戴舜,万国愿归唐。
耕钓咸生遂,工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介绍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是耶律楚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体现了耶律楚材对友人张敏之的深厚友情,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分析:
诗歌原文:
壮年多轗轲,晚节叹行藏。
故国颓纲秽,新朝明德香。
雄材能预算,大略固难量。
迭出神兵速,无敌我武扬。
本图服叛逆,何止剪诪张。
西讨穷于阗,东征过乐浪。
彗侵天垒壁,光动太白芒。
整整车徒盛,鳞鳞旗鼓望。
天皇深责问,四海共清扬。诗歌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聚焦于诗人与友人张敏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回顾诗人壮年时期的坎坷和晚年的辉煌,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起伏的深刻感慨。艺术特色:
(1)对仗工整:诗中的句子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如“壮年多轗轲,晚节叹行藏”和“叠出神兵速,无敌我武扬”,体现了诗人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
(2)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和张敏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理想追求。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意象生动:诗歌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彗侵天垒壁”和“光动太白芒”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文化意义:
耶律楚材的《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不仅是对友人张敏之的个人颂扬,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耶律楚材在文学上的才华及其对国家、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同时,这首诗也为研究元代文人的思想和文学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耶律楚材的《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个人魅力,也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个人感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