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岳州宿岳阳楼

荡桨溯流光,登楼望八荒。
江山出图画,天地入舟航。
夜静星文动,秋高月色凉。
题诗怀李白,搔首鬓沧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岳州宿岳阳楼》是一首出自元朝诗人陈秀民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登高望远的心情,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荡桨溯流光:诗人在夜晚乘船溯流而上,仿佛能看见流水中的光芒闪烁。
  • 登楼望八荒:登上岳阳楼,放眼望去,视野开阔,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
  • 江山出图画:岳阳楼旁的江山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 天地入舟航:天空和大地似乎融入了船只之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夜静星文动:在宁静的夜晚,星辰在夜空中跳动,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秋高月色凉:秋天的夜晚,高高的月亮洒下清冷的光辉,令人心旷神怡。
  • 题诗怀李白:诗人在岳阳楼上题写了一首诗,怀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 搔首鬓沧浪:面对浩瀚的自然景观,诗人不禁摇头晃脑,感叹岁月如梭,自己已经白发苍苍。
  1. 作品特点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岳阳楼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语言优美:诗歌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深感悟,情感真挚动人。
  1. 背景知识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是在元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 作者信息:陈秀民是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陈秀民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特别是对岳阳楼夜景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陈秀民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至岳州宿岳阳楼》作为元代诗人陈秀民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而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