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看不尽,游罢更须登。
石屋晴犹雨,天池夏亦冰。
寻仙碧霞里,飞步白云层。
松花飘满地,归路喜逢僧。
山居杂咏
介绍
《山居杂咏》是明末清初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的作品。
号南雷,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颇为传奇,从年轻时的抗清斗争到晚年的隐居生活,其作品《山居杂咏》不仅体现了他在政治、学术领域的非凡成就,还展现了他对个人自由与独立人格的追求。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诗,通过对山、水、天、石、松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好山看不尽”,意思是山之美无法尽数,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无限赞美之情。 “游罢更须登”,意味着游玩完这些美丽的山后,诗人还需要继续登山,进一步探索更多未知的美景。 “石屋晴犹雨,天池夏亦冰”,通过对比晴天的石头和夏天的天池,描绘出山中天气的变化无常,给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感觉。
【赏析】 此诗为山居杂咏之五。前两句写暮景,后两联写晨景。全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山居幽寂、宁静的意境,读来有如置身其间,令人神清气爽,悠然心怡。 香阁琼峰里,岚光夕易阴。 在香阁中仰望琼峰,傍晚时分岚光变幻,天色渐渐阴暗下来。 鹤归松色暝(míng ),猿啸岭云深。 归巢的仙鹤,映入黄昏的松林之中;山谷中传来猿猴的啼叫,回荡在云雾弥漫的山峰之间。 【注释】 香阁:指香炉。琼峰:指香炉峰。岚光
注释与赏析: 僧:僧人。 亦:也。 知:了解。 岩耕:在岩石上耕作。 涧道:山涧小径。 筑堤:修筑堤坝。 引水:引导流水灌溉。 灌:浇灌、灌溉。 山田:山坡上的田地,即梯田。 这首诗是描写一位僧人在山中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注释】 独坐檐宇间:独自坐在屋檐下。 林端瓷清赏:在山林中端坐欣赏清澈的泉水。 空山日落时:在空旷的山中,太阳落下时。 满屋秋虫响:满屋子的蟋蟀叫声此起彼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独自在山居中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氛围。诗中的“独坐檐宇间”一句,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在屋檐下静坐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而寂静的感觉。接下来两句“林端瓷清赏”
【注释】 1.“斯人”:这里指我。 2.“上林”:汉代宫殿名,在长安城西。 3.“亦”:也,也这样。 4.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居深山的生活,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远离世俗的情怀。首句写天地之广阔,与人之渺小形成鲜明对比;次句写自己身处山林,却心系天下,无法忘怀世间纷扰;三句写自己欲饮无绪,唯有西风送酒至;末句写西风吹动落叶满林,暗喻世事无常,人生短暂。整首诗意境深远
翻译: 在西堰散步,山路曲折延伸。 秋天的兰花随意采摘,送给你做衣服。 注释: 1. 西堰: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2. 迤(yǐ)移:曲折延伸,延绵不断。 3. 漫(màn):随便,随意。 4. 赠子(zèng·zi):赠送给你。 5. 衣裳(xiāng yī):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散步于西堰途中所见秋景的诗作。首句“散步出西堰”,点明了地点和活动。第二句“山路长”
【注释】 1.山居杂咏:即《山中杂咏》,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檐前暑渐稀:屋檐之下的暑气已经慢慢散去。 3.闲窗梦初醒,意即在闲静的窗户下刚醒来,刚刚从梦中醒来。 4.风动金琅珰:风吹动着金饰的耳环,发出清脆的声音。 5.爽然发清警:使人感觉清爽,感到清新。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居生活的小诗,全诗四句。 首句“檐前暑渐稀”,描写了夏日的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注释】 山居杂咏:在山中隐居时写的一些诗。 爱(ài)此无租税:喜欢这里的免税政策。 荒田自在耕:荒废的田亩可以自己耕种,无需缴税。 土膏(gāo)深更出:土壤中的养分更深地被挖掘出来。 混沌凿还生:就像混沌被凿开后重新生成一样。 鈯(xiān)斧悬腰重:沉重的斧头悬挂在腰间很沉重。 长欃(yǎn)着手轻:长长的树枝轻轻触到手很柔软。
山居杂咏 十年生计在,此意与谁论。 取次青垂槛,方将绿映门。 无心藤倚树,转盼叶归根。 留得庭前柏,清阴付子孙。 注释: - 十年生计在,此意与谁论:形容一个人的生活已经过了十年,他的生活理念和目标与谁去讨论呢? - 取次青垂槛,方将绿映门:意思是随意地布置庭院中的栏杆,让绿色的植物映照在门口。 - 无心藤倚树,转盼叶归根:意思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转眼间看到树叶回到树上的根部。 - 留得庭前柏
【注释】 所居无四壁:没有四堵墙。 聊复借藩篱:姑且借助篱笆。 芳槿环三匝:芬芳的槿花环绕了三圈。 春风时一披:春风偶尔拂过。 人声灯火外:人声和灯火出现在门外。 莫惜重重隔:不要可惜这层层的隔断。 墙东知是谁:不知道墙东是何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各种细节,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的第一句“所居无四壁,聊复借藩篱”
诛茅补茅屋,乃在西峰西。 诛茅补茅屋,是说用茅草盖屋顶,建起了一间茅屋。乃,就,在这里。 西峰西,西峰的西边,指山居所在的地方。 但恐风雨至,不知云日低。 但,只。恐,恐怕。风雨,风雨,天气的变化无常。至,到来。不知,不知道。云日,云彩和太阳,比喻天空。低,低垂。 宽惟客膝坐,高仅与眉齐。 宽,宽大。惟,只有。客,客人。膝,膝头。坐,坐下。高,高起。与,和……一样。眉,眉毛,形容高度。
山居杂咏 - 注释与赏析: 一、草木得真性,无人也自芳。 - 注释: 描述植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其天然的芳香和特性。 - 赏析: 此句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理,强调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纯净和独立,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持其原始的美丽和香气。 二、下山才半日,采撷已盈筐。 - 注释: 描述了下山后不久就采集完毕的忙碌场景。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山居杂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释义 1. 石上草根浅 - 石:这里特指一块石头。 - 草根:植物的根。 - 浅:浅淡、不深。 2. 日高朝露晞 - 日高:太阳升高,即早晨或上午时分。 - 朝露:早晨的露水。 - 晞:晒干。 3. 荷锄惟独往 - 荷:扛着,持着手。 - 锄:农具,用来翻土的工具。 - 惟独往:只有一个人去行动或行动。 4.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白,全诗如下: 飞泉不到地,疏雨未成霖。 努力事朝汲,长歌怀汉阴。 露葵刚覆足,霜芥欲抽心。 珍重灌园叟,平施无浅深。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飞泉不到地,疏雨未成霖。 - “飞泉”指山涧中奔流的泉水,它不受重力作用,所以“不到地”。 - “疏雨”是稀疏的细雨,尚未形成连绵不断的局面。 2. 努力事朝汲,长歌怀汉阴。 - 清晨起来汲取水井之水,准备一天的生活所需。 -
【注释】 《山居杂咏》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他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赏析】 首联写久与子周旋,心境自然安适。“周旋”指交往、来往。“无心”即无心于俗事。 颔联写随处纳溪山之景,不计较苗稼之事。“分”字有随意的意思。“不相干”指与自己无关。 颈联写闲眠时春草如毯,秋田漫步十分宽畅。“闲眠”和“纵步”都指悠闲地活动。 尾联写披绣衣者,其角不正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诗歌内容、重点句和关键词的理解与掌握,答题时注意结合题目中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赏析诗句,首先明确“山居杂咏”是一首五言诗,然后根据注释逐句分析。 ①众流归绝壑,一线下阶除:众水奔流汇入深渊,一条小溪流下台阶。 ②结束云闲瀑,飞腾屋角鱼:“结束”即瀑布,“闲”指悠闲。屋角飞动如鱼的瀑布。 ③入门无别路,应物贵中虚
清晨随众出,薄暮负薪归。 【注释】:清晨:早晨;随众:跟随众人;薄暮:傍晚;负:扛;薪:柴草。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每天的日常生活:早上随着大家出门劳作,傍晚扛着柴火回家。 渐觉钟磬近,远看云树稀。 【注释】:渐觉:逐渐感觉到;钟磬(qìnɡ):古代打击乐器;磬:一种打击乐;近:接近;云:云雾;树:树木;稀:稀疏。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劳作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渐渐地
《山居杂咏》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描写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恬淡,以及诗人对世事的冷漠态度。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石火爇枯木,地炉生湿烟。 - 注释:石头燃烧,枯树燃起,地面上升起了烟雾。 - 赏析:首句以“石火”和“枯木”为意象,描绘了山居生活中的简朴与自然。而“地炉生湿烟”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日常细节,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第2句:阳和回冻谷,风雪过残年。 -
【注】: 1. 山居杂咏: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感受。 2. 十年成一片:指经过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成果。 3. 计日累千针: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如同用针线累积了成千上万的时间。 4. 重叠水云态:形容事物之间相互交织,像水云一样重叠不清。 5. 绸缪岁月深:比喻时间的流转,岁月的深沉。 6. 揩磨非着意:形容做事不刻意追求效果。 7. 寒暑失偷心:形容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和失落。 8.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来判断正误,所给答案中只有“无”是正确选项。 【答案】 译文:采藤编竹帽,用锋利的刀刃削去帽顶的霜冻竹子。新做的平顶竹斗笠,能遮住扑脸的尘土。竹影中没有其他的东西,世上有闲适的心情。多谢乘车的人,何需向我行揖让之礼。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写自己制作了箬叶斗笠,用来遮阳避雨。这斗笠是新制
【注释】 1. 老来生计拙:指年老后的生活来源困难。 2. 织屦学於陵:学习编织草鞋。於陵,地名,在今湖北枣阳。 3. 拨草明朝路:早上去拔除路旁的草。 4. 编蒲昨夜灯:昨晚编织了蒲席作为灯具。 5. 过桥逢孺子:路过桥头遇到一个孩子。 6. 度岭识归僧:翻越山岭时认出了归家的僧人。 7. 自此狞如虎:从这以后就像猛虎一样威武。 8. 孤峰可共登:与山峰一起攀登。 【赏析】
【注释】箨:同“箨”,竹笋的外壳。残霜:指初生的竹笋上还残留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新苞出旧房:指竹笋刚出土,就露出了尖尖的幼嫩芽苞。浅深俱有得:指竹笋既在深土中长出了,又在浅水边露出来了。遍界不曾藏:指竹笋生长在山野各处,无处不生、无处不露。所贵无枝叶:意思是说,竹子最可贵的是它的枝干,没有多余的枝叶。短长:长短不一,这里指的是竹林里竹笋生长的情况。此君知此意,相赠独盈筐:这竹子懂得了这些道理
山居杂咏 楚地客人有佳肴,山中僧人不饮酒。 喝醉了嫌弃陶渊明,皱眉模仿屈原的样子。 没有再想食盐和香料的想法,反而偏爱姜桂的辛辣。 东边篱笆旁满眼花,连绵春雨任其流
山居杂咏 浮生聊寄迹,决绝复奚辞。 一洗尘根净,方知涅不缁。 可堪盈手赠,偏与素心宜。 大地同饥渴,于君有所思。 注释: 浮生:人生如梦,短暂而虚幻,如同水中的浮萍,随风飘荡,没有固定的归宿。 聊寄迹:姑且寄居在此地,暂时栖身。 决绝:毅然决然,坚决断绝一切关系或欲望。 奚辞:何须辞别? 一洗:彻底清除,洗净心灵。 尘根:世俗的欲望和烦恼,如同尘土一样难以摆脱。 涅:佛教中指涅槃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居生活的简朴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白首无兼味,黄斋只数茎。”意思是说,到了晚年没有多种口味的食物,只有几根菜茎。这里的“白首”指的是年老,而“黄斋”则是一种用米糠制作的食品,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节俭生活,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不知牙齿落,还与菜根争。”意思是说,不知道牙齿已经掉落
晨出采薇蕨,暮归逢隐沦。 清晨外出采集薇蕨,傍晚归来却遇到隐居者。 殷勤频借问,夷叔是何人。 我多次向他打听夷叔,他究竟是谁? 粳米卢州饭,迷阳大地春。 卢州的粳米香气四溢,大地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我心无不可,饱食报能仁。 我的心无所不能,吃饱了食物就回报你的仁爱。 注释: 1. 晨出采薇蕨:清晨出去采集薇蕨,这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士的生活。 2. 暮归逢隐沦:傍晚回来时遇到隐居的人。 3
山居杂咏 茅堂烟火后,云外采芝归。 紫玉流匙滑,银丁入馔微。 神仙宁绝粒,吾道本忘饥。 却笑商山老,驴年未息机。 注释: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烟火后:指日落时分。 - 云外采芝:采药归来时,仿佛在云端行走。 - 紫玉流匙滑:形容食物口感细腻,如同紫玉般顺滑。 - 银丁:指烹饪时使用的银色餐具,如银勺子、银筷子等。 - 神仙宁绝粒:意指仙家之体可以不用吃饭也能保持健康长寿。 -
《山居杂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注释: - 亭院当溪寂:亭子位于庭院,靠近小溪,显得宁静。 - 衡门傍竹深:衡门是指古代的矮墙门,傍着竹子生长得很茂盛。 - 开帘怜草碧:打开窗帘看见绿草很美。 - 移榻寄松阴:把床移开以享受松树的阴凉。 - 地迥云交野:地面遥远,云雾缭绕在田野之上。 - 源通水抱林:水源与树林相连,水流环绕着树林。 - 世情闲里淡:世间人情在悠闲中变得淡薄。
【注释】 山风:山间的清风。 飘:在空中飘荡。 白云:指天上的云。 庭户:屋门。 筠帘:竹制的帘子。 呼童:呼唤小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居时写的,描写的是他在山中生活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前两句“山风飘白云,油然满庭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山风轻轻吹拂着,将山上的白云吹得漫天飞舞。这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不禁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后两句“呼童下筠帘
山居杂咏 山头凉雨过,一夜溪声急。 向晓下藤床,开门飞泉入。 注释: 山居杂咏:在山中居住时所写的一些诗作。 山头凉雨过,一夜溪声急:山上的冷雨过了,夜晚的溪水流动的声音急促。 向晓下藤床,开门飞泉入:早上起来下了床,推开门看到泉水从空中飞流而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生活景象的诗。首句写山头冷雨过后,夜晚溪水流动的声音急促;次句写早晨起床下来,推开门看到泉水从空中飞流而下
【注释】 山居杂咏:指诗人隐居的山林中所作的一些诗。 吾道久寂寞:我的道德观念长时间得不到理解,寂寞难耐。 爱此林无喧:喜爱这片山林没有喧嚣。 不闻野干吼:听不到野狗的嗥叫声。 只见象王尊:只有见到象群之王的尊严。 钵洗龙湫怒:用钵盂洗涤着龙湫水。龙湫水清凉激浊,故称“龙湫”。 藤支鸟道翻:藤萝架支撑着鸟路,使鸟儿翻飞跳跃。 香泉一掬饮,已觉清心魂:用双手捧起泉水饮用,觉得精神清爽了。
《山居杂咏》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景抒情,以白描手法刻画出一幅幽静的山村景色。全诗意境清新、优美,语言简练、明快。 译文: 明月升起,我的心情舒畅愉悦,独自欣赏着清冷的月影,不觉孤单。 溪边的风飒飒作响,扫过林间枯枝败叶。 我兀坐草丛中,仿佛在草尖上伏身,衣袖轻轻摆动,似乎能触及云朵。 石桥横跨在深谷之中,不需人扶持,自然形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山居杂咏》。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翻译,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万籁此中寂,吾心自杳冥。 - “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此中”表示在这安静的环境里。 - “寂”表示寂静,没有声响。 - “杳冥”意味着深远、模糊不清。 - 整体意思是: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所有的声响都消失了,我的心境也变得深远而模糊了。 2. 窗临流水远,榻对乱峰青。 -
【注释】 行:行走。翠微:青翠的山色,这里指深山。畏虎闭山扉:古人认为山中常有虎出没,因此上山的人多会携带兵器,以防不测。虎迹:老虎走过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深山之中所作。首句“行到深深一翠微”,写诗人行走到了深深的山谷,四周都是青山绿水,一片翠绿之色,给人一种幽雅、静谧的感觉。第二句“人多畏虎闭山扉”,写人们因为害怕老虎而不敢轻易进入深山,所以关上了山门
注释:树叶繁茂,鸟儿在树上呼唤着水声,偶然间我来到花坪草堰之地游玩。 晒干的脚丫子放在西面的岩石上,露水寒冷而烟雾凄清,我甚至忘了收起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山居生活的情景。首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画面,树叶繁茂,鸟儿在树上欢叫,仿佛在召唤着什么,给山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次句则展现了作者漫步于花坪草堰之间,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注释】 卜宅:选择住宅。尽北阜:在北边山岗上。龙蛇峰:指形状像龙蛇的山峰。常疑万壑雨:常常怀疑是万壑之中的雨水落下的声音,即涧流潺潺。声在几株松:好像那声音就在几棵树上的松树之间。一磴(dèng):石阶,阶梯。杳与香城通:仿佛与香城的山峦连接。青苔:绿色的苔藓。食屦痕:鞋印在青苔上。往来僧若农:来往的是僧人和农民,这里用“僧”与“农”代称来往者。朝暮心:早晨和晚上的心。赖得:依靠着。数声钟
【注释】 山居杂咏:指隐居山林中所作诗篇的集子。 苔花:苔藓上生出的花,也称“石发”。 径:小路。绿云凉:形容小径上覆盖着的苔花,如绿云般凉爽。 离离:形容稀疏的样子。 院静昼长人不到:院子安静,白天很长,没有人来。 风袅:风吹帘幕摇曳。 一炉香:一缕香烟缭绕于帘幕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题,写的是作者隐居山林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苔花满径绿云凉”
《山居杂咏》 作者:元好问 随分栖迟十亩宫,此身幸喜免飘蓬。醉醒久已闻渔父,得失终期学塞翁。肯使壮心惭刻鹄,漫将清兴托雕虫。世机只觉从兹息,坐对秋山落照红。 注释:随意地居住在这里,就像在十亩大小的宫殿中安顿下来,庆幸自己能够免除四处奔波的烦恼。我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扰,像渔夫那样生活,对于得失已经看得淡如水。我的雄心壮志并不需要刻意去模仿天鹅,而是应该保持谦逊,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注释】 山居:隐居在山里。杂咏:即组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组诗。 香篆:熏香的烟柱。留烟:指燃着了香。不卷帘:指不打开窗户。 嘤嘤:小鸟鸣声。晴檐:晴天的屋檐。 跫然:脚步声。客屦:游客的鞋子。云深处:像在云中一样。知是何人:知道是谁。 纤:同“嫌”。宋纤:宋代隐士。 【赏析】 此诗为《山居杂咏》之一,共四首,此为其首篇。前两句写主人在山居时的生活情趣。 首句写诗人焚香静坐,意欲读书而心绪不宁
【注释】 山居杂咏:作者在隐居期间写的一组诗歌,共五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山林画面。 杖藜孤往隔重岚,拄着拐杖一个人去山里,隔着重重的山峦。 暖日晴云土意酣,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大地万物欣欣向荣。 叱犊冲烟人语处,吆喝着牛鞭打牛,人声嘈杂的地方。 不知山北与山南,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山林画面。诗人独自前往山间,穿过层层山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诗歌的思想情感、手法特点等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赏析即可。此诗前两句写春景,后两句写夏景。律转,指律历之转变,即节气变化。“东皇”指司天之神,也泛指春天。“山居杂咏”是诗题。首联写春天景色,以律历之转变象征时光流逝。颔联写夏天景色,写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颈联写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
注释: 消得风光未了春,多情花鸟最相亲。 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有等到春风就结束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和惋惜之情。"多情花鸟最相亲"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花鸟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无端添入深闺恨,甘作人间薄命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无缘无故地被卷入深深的闺中之恨”,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不幸事件的无奈和悲哀。"甘作人间薄命人"则是对这种不幸的自嘲和无奈接受。整句诗通过描绘一种情境
【注释】: 向晚:接近傍晚时分。 山云:指山中的云雾。 欲留:想要留下不散。 何人:是谁。 吹笛:吹奏笛子,此处指笛声。 写清愁:表达忧愁之情。 哀怨如相语:哀伤怨恨如同互相说话。 岂:难道。 骑牛牧竖:骑着牛的放牧人。 流:传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在浙江剡县石城山时写的一组诗之一,共四首。这组诗以“杂”字为题,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山居杂咏》是组诗中的第一首长篇。此诗以写景为主
注释:山居中杂咏,从容应对着花的盛开与凋零。不断有花香四溢,万物生长。只有那位独自居住山林的隐士,才能在妻子儿女面前展现他的高尚情怀。 赏析:诗人以“山居杂咏”作为标题,从自己山居生活中选取了“花事”、“香”“物”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豁达、高洁和淡泊名利的品质。全诗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注释: 不尽葱青树色深,幽居恰比小禅林。 青山若许榆钱买,肯让祇园布地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居者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首句“不尽葱青树色深”,用“葱青”形容树木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山林的生机勃勃。次句“幽居恰比小禅林”,以“小禅林”比喻自己的隐居之地,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最后两句“青山若许榆钱买,肯让祇园布地金”
【注释】 山居杂咏:诗人隐居山林时写的一些诗歌的统称。 春草生如晤旧知:意思是春天的青草长得很茂盛,好像和老朋友见面一样亲切。晤旧知:见《晋书.王戎传》载:“戎尝与一道士共语,因视草曰:‘故是常蒿也!’道士云:‘此非常草,服之可以仙。’” 春风来似慰相思:意思是春风来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安慰人的相思之情。 杏花开处桃花发:意思是杏花盛开的地方,桃花也开始绽放了。 正是劳人小住时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山居杂咏”:这句开头的“山居”表明诗人身处山林,而“杂咏”意味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多方面描写。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诗歌的题目,为后续的内容设定了基调。 2. “春风吹万绿”:描绘春天的景象,春风拂过带来万物复苏的气息,这里用“万绿”形容春天生机勃勃、草木茂盛的状态。 3. “卧看陇头耕”:描述诗人在山中静卧,观察田间农民耕作的情景。陇头指田间的道路
注释:燕子在湖面上照影双飞,它们刚刚筑起了新的巢。 新居还未修好却有燕子前来筑巢,要小心别让琴书落入它们的口中。 赏析:诗人以燕子为线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照影双飞燕”描绘了燕子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第二句“新来补旧居”则暗示了诗人想要重返故里的愿望。第三句“芹塘泥最淤,慎莫堕琴书”则是诗人对于家乡的担忧和期望
【注释】 1.山居杂咏:指在山中居住时写的一些诗。 2.红叶恰翻阶:红叶正从台阶上落下,好像有意要翻转过来。 3.露气:雨前的雾气。 4.晓如沐:早晨如同沐浴一样清新。 5.山雨忽欲来:突然有一场暴雨将要来临。 6.新香时断续:阵阵花香断断续续地飘散开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山居生活的小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全篇以“秋”为题,但并不是写秋天的萧条,而是表现深山中的宁静和幽雅
【注释】 移家:迁移家业或住所,这里指迁居。 深山:指偏僻的山村或山林深处。 白云长在户:比喻居处幽静,与世隔绝。 有时云飞去,化作人间雨:形容云雾缭绕,变幻无穷。 移家住深山,闲岚(yǎn)时相就:闲适的山雾时时飘来,和诗人居住的环境相和谐。 一虫吟秋先:秋天的虫鸣声先于人们知道。 人与诗俱瘦:人的身材越来越消瘦,但诗却越写越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隐居深山的生活
诗句释义 1 山居杂咏 - 这首诗是关于隐居生活的诗作,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2. 锋镝牢囚取决过 - "锋镝"通常用于描述战争中的尖锐武器,如刀剑等,"牢囚"则意味着被囚禁的人。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曾经经历过战争或政治斗争的磨难。"取决过"可能意味着这些经历对诗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依然不废我弦歌 - 尽管经历了许多困难,诗人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没有放弃音乐和诗歌的创作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小诗。首句写山村远俗纷扰,第二句写柴关闭而闲静,第三、四句写诗人闲窗吟咏,卧看青峰云。 “落落”:指高峻孤峭。 “柴关”“青峰”:均指山中景物。 “日初曛”:指傍晚时分的天色。 【答案】 译文:在幽深的山村,远离世俗纷扰,山门关闭,夕阳刚刚西沉。闲散地坐在窗前,我正吟咏着,什么事也没有。我躺对青山白云,心无旁骛。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小诗
【注释】 山风野树,傍晚时山野的树木发出凉意。 岚气飞来罨水光,岚气缭绕着水面,映衬出水色更显明净。 步向南峰望明月,我缓步来到南面的山峰上遥望皎洁的月亮。 绿畴千顷尽如霜,满眼望去是一片片庄稼像秋霜一样洁白。 山居杂咏:作者闲居山林之中,写下了《山居杂咏》这首诗。 译文: 山野中,随着夕阳西下,凉意渐渐袭来;那山风和野树交织在一起,带来阵阵清凉。 远处,那层层叠叠的山峦间,岚气萦绕
【注释】 山居杂咏:作者在隐居时写的一组诗。杂咏,随意吟咏。 带,指云。云光:指云的光彩。 绿树连:绿树相连。 万峰浓锁:万山被浓云所遮蔽。 夕阳烟:夕阳如烟。 夜深雨气:夜深时分的细雨气息。 何许:何处。 忽听溪声到枕边:忽然听到溪水声传到了枕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和感受来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带云光绿树连”,写诗人看到眼前一片翠绿的树林
【注释】 次第:次序。空山:指深山。 云本无心任往还:意思是说,云雾本来就没有目的,随缘飘荡。 路转峰回浑入画:意思是说,经过一段曲折的山路,峰峦叠嶂,宛若一幅画卷。 湘帘:湘绣的窗帘。 《华严经》:佛教经典之一,是大乘佛学的代表作之一,共分十部,每部有六百品。 侍儿:侍女。 【赏析】 首联写春风吹拂着深山中的树木和云雾,它们自由自在地飘浮着,无目的地任意来往,好像漫不经心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