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生计拙,织屦学於陵。
拨草明朝路,编蒲昨夜灯。
过桥逢孺子,度岭识归僧。
从此狞如虎,孤峰可共登。
【注释】
- 老来生计拙:指年老后的生活来源困难。
- 织屦学於陵:学习编织草鞋。於陵,地名,在今湖北枣阳。
- 拨草明朝路:早上去拔除路旁的草。
- 编蒲昨夜灯:昨晚编织了蒲席作为灯具。
- 过桥逢孺子:路过桥头遇到一个孩子。
- 度岭识归僧:翻越山岭时认出了归家的僧人。
- 自此狞如虎:从这以后就像猛虎一样威武。
- 孤峰可共登:与山峰一起攀登。
【赏析】
《山居杂咏》是一首描写山林生活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山居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老来生计拙,织屦学於陵。”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年纪大了生活来源困难,只好学习编织草鞋谋生。这里用“拙”字形容生活艰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勤劳朴实的品质。
颔联“拨草明天路,编蒲昨夜灯。”诗人早起去拨除路旁的杂草,晚上则用编织好的蒲席当灯。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勤奋努力的情景。
颈联“过桥逢孺子,度岭识归僧。”诗人在过桥时遇到了一个小孩子,翻过山岭时看到了一个归家的僧人。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也展示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尾联“从此狞如虎,孤峰可共登。”诗人感慨自己从此以后变得像老虎一样威武,与山峰一起攀登。这里的“狞如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逐渐成长变化的过程,最后能够与山峰一起攀登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领悟。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