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中诸友六首钱德钧

风雨萧斋里,鸡鸣夜向晨。
简编心力尽,灯火鬓毛新。
馀地知游刃,何人解斫轮。
烦君毋割席,漂转暂埃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吴中诸友六首钱德钧’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的诗歌。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钱德钧所作,共有六首。每一首诗都通过不同的主题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的第一首“共话巴山雨,曾题华步秋”描绘了与朋友们一起谈论山水之景,以及共同吟咏秋天的意境。这反映了作者与朋友们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文化追求。而“儒官虽寂寞,公子是风流”则表明,尽管社会地位不同,但朋友们都能各展其才,不拘一格。

第二首“风雨萧斋里,鸡鸣夜向晨”展现了诗人在风雨之夜仍坚守书斋的情景,以及黎明时分的鸡鸣之声。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首“简编心力尽,灯火鬓毛新”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辛勤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白发增多的现实。这不仅是对自己勤奋生活的一种反思,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执着追求。

第六首“馀地知游刃,何人解斲轮”则是对知识理解和实践之间关系的探讨。诗人认为,虽然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但真正的理解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需要有真正懂行的人来指导和帮助。这是对知识传播和传承重要性的一种强调。

钱德钧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知识、对文化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