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解连环 与金桂轩虎丘送春”,再根据要求回顾相关诗句,并结合注释和相关提示进行理解。 本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四仄韵,押平声韵。 前六句写送春的景色。“燕忙莺寂。惊千林稚绿,半湾新碧。”燕子忙碌地飞翔,黄莺却十分安静,惊醒了千树林中的嫩绿树叶,还有半弯新碧色的河面。诗人用“惊”、“半”、“带”等词渲染气氛
【注释】 粉腻:女子搽胭脂。汤泉:温泉,指温泉浴。湘粟(xù):香米,产于湖南,色白而香。六铢: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一圭为一锱,四锱为一两,六铢即一两的六分之一,是极轻的量度。慵妆:懒散的化妆。烟皋(gāo)露畹(wǎn):指水气蒸腾的沼泽地,泛指花草繁茂之地。异谱:不同的品种,这里指各种花卉。月地相逢:指月亮照耀下的花木。缥缈(piāo 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玉润酥香
【注释】 1. 空蒙:雾气弥漫。 2. 灞桥:在长安东面,为通京兆、弘农二府要道。 3. 蹇(jiǎn)步:行走迟缓貌。 4. 西窗句:指写在西窗的诗句。 5. 荒林断莽:荒凉的树林里,草木丛生。 6. 闲了门前:冷落了门前。 7. 日天也悟:日头也理解了。 8. 流萍忽散还聚:像浮萍一样忽然散开又聚集起来。 9. 玉缸春涨葡萄绿:用玉制的酒樽盛着春天的酒水,泛出葡萄一样的碧绿颜色。 10.
诗句输出: 钗燕衔将缥缈春,十分春恨入眉频。 译文输出: 燕子衔走了春天的缥缈,我的春愁如同眉毛般浓密。 注释: - 缥缈:形容春天的轻盈和遥远,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 钗燕: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此处借指春天的轻盈和飘渺。 - 春恨: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体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 眉频:形容春愁如眉头般紧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纠结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诗共四十五字。 诗句翻译 - 1. 日日春阴,瑞香亭下寒成阵。 - 2. 凤靴频误踏青期,寂寞墙阴径。 - 3. 翠被堆床未整。 - 4. 睡初酣、风篁唤醒。 - 5. 几多心绪,鹊语难凭,灯花无准。 - 6. 得酒浇愁,旧愁不去添新病。 - 7. 吴绫题满断肠词,歌罢何人听。 - 8. 宝篆香消昼永。 - 9. 枭馀烟、萧萧鬓影。 - 10. 出门长啸
菩萨蛮·和天民赋十月海棠 [注释]:朱唇:指红润的嘴唇。逞娇:撒娇。搀占:占据。妒腊:恨冷。卯酒:指早晨饮酒,即卯时酒。阑干:栏杆,此处指泪水。何须:不必,无需。带雨:带着雨水,形容泪痕斑斑。 译文: 朱唇初露如樱桃般娇嫩,娇艳无比。春风得意地占据了早春的东风。 仿佛嫉妒腊月前梅花,在百花之上傲然绽放。 绛云飘荡夜暖,酒醒之时已是黄昏。 最怕的是眼泪流到栏杆上,为何还要带着雨水观赏?
灵岩山 序:在《灵岩山》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灵岩山的自然景色,然后抒发了他对灵岩山的喜爱之情。他赞美了灵岩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译文:在微风中,山林中的薄雾被吹散,岩石上的雾气也消散了。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远处的天空仿佛被云雾所笼罩。山路陡峭,九折而上,最终到达了山顶。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灵岩山的古诗,诗人通过对灵岩山的描述
【解析】 本诗为宋词人张耒的《减字木兰花慢·销金菊》。上片,写菊花。“芳钿簇簇”三句,言菊花如簇,犹如美人头上镶嵌着珍珠玉饰的华贵头饰,其色彩艳丽夺目。“曾印鲛绡裙”,言这美丽的菊花曾经印在了鲛绡裙子上。“万朵天真”三句,进一步描写菊花之美丽:菊花开得如此繁多娇艳,如同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东篱下的富贵之人。下片,写买菊花。“霜寒睡起”三句,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霜寒”四字渲染了深秋的寒冷天气
【注释】 忆昔 —— 回忆过去 戎葵花下饮,金杯春滟绿鬟欹(qī) —— 在戎葵树下喝酒,酒液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泛着金色,我斜靠在绿色的头髻上。戎葵:一种植物名,即向日葵。戎葵花,又称向日葵、朝阳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季开黄色的单瓣或重瓣花,花形似盘,花盘大,花冠呈漏斗状,花色金黄,有光泽,喜光耐旱不择土壤,适应性强。 金杯 —— 指酒杯 春滟(yàn) —— 春天的酒液泛着金色 绿鬟欹(qī)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解释: 一月寒阴不放春 - 这句话描述了冬季的景象,用“月”字和“阴”字描绘出寒冷的气氛,同时通过“放”字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到来。 打窗风雨太频频 - 这句描绘了频繁的雨和风,给人一种连绵不绝、无法预测的感觉。 竹床仰卧看承尘 - 这句描述了一个人在竹床上躺着,看着房内天花板上的尘埃,可能有一种孤独、静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