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参差第一楼,风旗猎猎唤行舟。
兵厨有酒真堪饮,不学弓刀也白头。
童时侍先人泊京口旅楼一月正对江山楼繁丽特甚江津流民散处不可悉数今皆不复有追忆旧事因成绝句十首
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诗的内容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年轻时侍奉先人时在京都京口旅楼的情景,那时楼阁繁丽壮丽,景色特别迷人。而江津地区的流民散处不可悉数,如今都不再存在。因此作者追忆往事,写下了这十首绝句。
相关推荐
【诗句】: 碧瓦参差第一楼,风旗猎猎唤行舟。 兵厨有酒真堪饮,不学弓刀也白头。 【译文】: 第一座楼的屋顶是碧瓦覆盖,旗帜飘扬如猎猎风声。 士兵们在厨房里准备着美酒,让我们来享受这美好的时刻吧,不用学弓和刀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注释】: 1. 碧瓦:指建筑的屋顶是青绿色的瓦片。 2. 参差:参差不齐,这里形容屋顶的形状不一。 3. 第一楼:这里的“首”是序数词,表示这是其中的第一座。 4.
童时侍先人泊京口旅楼一月正对江山楼繁丽特甚江津流民散处不可悉数今皆不复有追忆旧事因成绝句十首 红袖娟娟舞旋齐,銮江一曲唱尤奇。西湖院落曾翻得,未识君王知不知。 - 诗句释义: 1. 红袖娟娟舞旋齐:形容女子穿着红色的衣服,袖子细长且随风飘动,跳舞时姿态优美。 2. 銮江一曲唱尤奇:描述在銮江(一条河流)旁唱歌的情景,歌声独特而美妙。 3. 西湖院落曾翻得
【注释】: 童时侍先人泊京口旅楼——小时候曾随父亲在京口的旅馆楼上。 一月正对江山楼繁丽特甚——这一个月里,正好是京城景色最美的时候。 江津流民散处不可悉数——长江边的小城镇里,那些流浪的老百姓们四处散居着。 今皆不复有——如今都已经不再存在了。 追忆旧事因成绝句十首——因为追忆过去的事而作成的十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回忆童年时代在京口楼上的生活。诗人从自己的记忆中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抓住各联诗眼,分析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诗前两联是叙事写景,后两联则是议论抒情。首联叙事写景中,诗人追忆自己童年时在江边草舍里侍奉先人的往事,表现了当时战乱频繁
童时侍先人泊京口旅楼一月正对江山楼繁丽特甚江津流民散处不可悉数今皆不复有追忆旧事因成绝句十首其一:碧瓦参差第一楼,风旗猎猎唤行舟。 注释:在京城口的一座旅楼上,碧瓦参差,第一楼最为突出,风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召唤行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童年时期在这座旅楼上的经历,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通过对京口旅楼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绝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言或七言。在探讨这首诗之前,了解其背景和作者袁桷的背景是很重要的。 袁桷(1266年—1327年),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元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官至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等。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淡雅,尤以诗作闻名。根据《童时侍先人泊京口旅楼一月正对江山楼繁丽特甚江津流民散处不可悉数今皆不复有追忆旧事因成绝句十首》的标题来看
注释: 1. 童时:小时候。 2. 侍:陪伴,伺候。 3.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市,是古代吴国和西晋时的都城,有“京口壮士”之称。 4. 楼繁丽:形容楼阁繁多华丽。 5. 江津:长江边渡口。 6. 散处:四处散落。 7. 今皆不复有:现在都已经没有了。 8. 追忆旧事:回忆过去的事情。 9. 因成绝句:因此作成一首绝句。 10. 淮马、低若、如下骝:都是骏马的代称。 11. 春风:春天的风。 12
【注释】 明月曾随多景楼:指诗人曾在江边多景楼上赏月。幅巾长袖是清流:指诗人当时身着幅巾,手执长袖,站在江边欣赏美景。金焦山势元相望:指诗人在多景楼上观赏的景色,与金山和焦山相对。不掩诸公富贵羞:意谓虽然有富贵,但也不掩盖他们的高尚品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自己幼时侍先祖泊京口旅楼,观赏江山胜景,追忆往事而写成的十首绝句。诗以江山胜景为题,抒发对祖国山河之美的赞美之情。
【注释】 泊京口:泊船于京口。京口是镇江市,在长江北岸,靠近京口山,因山得名。江津:指长江的渡口,也泛指长江。流民散处:指江边的百姓。不可悉数:不可能一一数尽。今皆不复有: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追忆旧事:追忆往事。因成绝句十首:于是写成十首诗。绝句:即绝律,是一种截取律诗一半而成的诗,每句五个字。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怀念故都金陵时所作。诗人回忆幼时随先人在京口(镇江)旅楼读书的情景
注释: 童时侍奉先人住在京口旅楼,一个月时间正好对着江山,楼台繁丽特别显著。江津流民散居之处不可悉数,如今都已不复存在。追怀旧事而作的绝句共十首。 译文: 白云飘动着一片又一片,这里再回来就不如从前了。 空想当年寻觅梨枣,小楼的灯火已经点亮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