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楼头算酒钱,峨冠太守号筹边。
鸣驺传入丹阳馆,为是行都过客船。
绝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言或七言。在探讨这首诗之前,了解其背景和作者袁桷的背景是很重要的。
袁桷(1266年—1327年),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元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官至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等。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淡雅,尤以诗作闻名。根据《童时侍先人泊京口旅楼一月正对江山楼繁丽特甚江津流民散处不可悉数今皆不复有追忆旧事因成绝句十首》的标题来看,这首诗可能是袁桷在童年时期所写,那时他居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并在那里的一个名叫旅楼上的地方居住了大约一个月。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他将这些回忆转化为了诗歌。
诗的原文如下:
碧瓦参差第一楼,
风旗猎猎唤行舟。
鸣驺传入丹阳馆,
为是行都过客船。
这首诗通过描绘京口旅楼的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中的第一句“碧瓦参差第一楼”形象地描述了旅楼的建筑特点和颜色,给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第二句“风旗猎猎唤行舟”则描绘了旅楼前旗帜飘扬、船只招唤的场景,增添了一种动感和活力。第三句“鸣驺传入丹阳馆”进一步描绘了旅楼作为行都(首都)中过客们的居所,可能还有着一定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意义。最后一句“为是行都过客船”则点明了诗的主要主题,即旅楼不仅是建筑上的美,更是人们来往交流的重要场所。
这首诗通过对京口旅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童年时期的一段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袁桷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