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尘纷汩寸心,好山时复一登临。
长风将月出沧海,老柏与云藏太阴。
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
丹崖不用题名姓,俯仰人间又古今。
游香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香山》是朱德元帅创作的五言绝句,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青年们的关心和厚爱,还蕴含了朱德对于伟大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佳作,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创作背景:朱德元帅的这首诗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及时代精神。
诗歌内容:在《游香山》中,朱德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期望和关怀,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信心。诗中流露出的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
文化象征:香山在北京历史上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不仅是皇家园林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留下足迹的地方。《游香山》中提及的香山红叶,成为了秋天北京的一大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游览体验:作为一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香山公园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秋叶,还可以参观诸如宗镜大昭之庙、双清别墅等历史遗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现代影响:《游香山》在当代仍被人们所传颂,成为了解朱德元帅以及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窗口。同时,香山本身也因为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游香山》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个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追求光明与发展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