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尘纷汩寸心,好山时复一登临。
长风将月出沧海,老柏与云藏太阴。
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
丹崖不用题名姓,俯仰人间又古今。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萨都剌。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游香山

常恐尘纷汩寸心,好山时复一登临。

长风将月出沧海,老柏与云藏太阴。

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

丹崖不用题名姓,俯仰人间又古今。

译文:

我常常担心世俗纷扰会淹没我的真心,所以我时常去香山游玩。

长风吹过,月光从海面上升起,老松树与云朵藏在天空之中。

寺庙的宝塔成千上万,但都是用泥土建造的,只有一块残破的碑石见证了辽金的历史。

丹崖山不需要我来写名字,因为无论俯视还是仰望,这里都是过去和现在的交汇之处。

赏析:

萨都剌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就是一首描绘香山美景的诗歌,通过对香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常恐尘纷汩寸心,好山时复一登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担忧,以及他渴望逃离尘世、寻找宁静的心态。他时常去香山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即在繁忙而浮躁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接下来的句子中,“长风将月出沧海,老柏与云藏太阴”,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月亮从海面升起,老松树与云朵藏在天空之中,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是对香山景色的高度赞扬,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

第三句“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辽金”,则展现了香山的沧桑变迁。虽然香山有无数的宝塔和寺庙,但这些建筑都是用泥土建造的,只有一块残破的碑石见证了辽金的历史。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丹崖不用题名姓,俯仰人间又古今”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香山的名字并不重要,因为它是过去和现在的交汇之处,无论是俯视还是仰望,都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变化和历史的沉淀。这是对香山的独特理解,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香山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理解。它既是对香山风光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