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自鸿蒙剖元秘,天祚有熊炎帝继。
侯刚覃思神与凝,摹写三千入书契。
苍姬一变史籀出,鲸攫鳌呿凤变捩。
嬴秦自帝不古师,遂使奸斯愚叔世。
当时玉著天下独,尔后争奇古文弃。
未流诸子相祖述,刓朴遗淳趁姿媚。
我尝慨此愧疏浅,一发空危万钧系。
朅来庠宇睹石鼓,玉立俨然三代器。
细思伊始将安庸,或谓宣王章猎事。
且疑且信邈难诘,日月群阴欲食既。
半为雷电下取将,仅馀二百七十二。
贞坚不堕劫火灰,苍古犹含太初气。
世间钟鼎瓦砾如,只辞千金未为贵。
昌黎作歌恨才薄,坡老来观惜时异。
区区流转又几朝,终不能忘见天意。
若令好事堪把玩,攘窃空应穷万计。
平生漫有博物名,迫视不能详一字。
沉吟独立西风前,乔木荒烟日西坠。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
下面是对诗歌内容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粤自鸿蒙剖元秘,天祚有熊炎帝继”:从混沌初开时开始,就有了天地的秘密,黄帝继承了这个秘密。这里的“鸿蒙”和“元秘”是古代神话中的自然和宇宙的象征,而“天祚有熊”则表示黄帝是受到上天的恩赐和保佑。
“侯刚覃思神与凝,摹写三千入书契”:侯刚深思熟虑,神与凝合在一起,他能够把三千种文字都摹写下来并记录在书契中。这里的“侯刚”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学者,他能够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
“苍姬一变史籀出,鲸攫鳌呿凤变捩”:随着历史的变迁,苍颉的字体发生了变化,史籀出现,鲸鱼、龟甲和凤凰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里可能是在比喻文字和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
“嬴秦自帝不古师,遂使奸斯愚叔世”:秦始皇自称皇帝,但他并不是最早的帝王,反而让奸佞的人成为时代的统治者,导致后世出现了愚蠢的君主。这里的“奸”和“愚”都是贬义词,表示不明智和愚蠢的意思。
“当时玉著天下独,尔后争奇古文弃”:当时只有玉石被认为珍贵,其他事物都没有价值。然而后来人们开始追求新奇的古文,忽视了玉石的价值。这里的“玉著”和“古文”都是与文化和艺术相关的概念。
“未流诸子相祖述,刓朴遗淳趁姿媚”:末流的学者们互相借鉴,削去了质朴的风格,只保留了华丽的外表。这里的“刓”和“朴”都是指朴实无华的风格,而“遗淳”则是指丢弃了质朴的风格。
“我尝慨此愧疏浅,一发空危万钧系”:我曾经感到惭愧于自己学识的浅薄,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引起巨大的影响。这里的“慨此”和“疏浅”都是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关的描述。
“朅来庠宇睹石鼓,玉立俨然三代器”:后来来到学校看到了石鼓,它像一块美玉一样屹立在那里,象征着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这里的“朅来”和“庠宇”都是与学校相关的词语。
“细思伊始将安庸,或谓宣王章猎事”:细细思考开始时的事情将会怎么样,有人猜测这是周宣王打猎的故事。这里的“细思”和“始”都是与思考和观察有关的描述。
“且疑且信邈难诘,日月群阴欲食既”:我既怀疑又相信,难以解释的情况让人困惑。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复杂而难以理解的场景。
“半为雷电下取将,仅馀二百七十二”:部分被雷电击中了,只剩下二百七十二个字。这里的“雷电”和“取将”都是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有关的描述。
“贞坚不堕劫火灰,苍古犹含太初气”:这些文字虽然历经劫难但依然坚固不屈,蕴含着古代文明的气息。这里的“贞坚”和“劫火”都是与坚强和经历有关的描述。
“世间钟鼎瓦砾如,只辞千金未为贵”:世间的钟鼎和其他贵重物品都不如这些文字珍贵。这里的“钟鼎”和“瓦砾”都是与物品和价值有关的描述。
“昌黎作歌恨才薄,坡老来观惜时异”:苏轼曾为这些文字创作诗歌表达遗憾,而苏轼本人对此也十分珍惜。这里的“昌黎”和“坡老”分别是两位著名的文人。
“区区流转又几朝,终不能忘见天意”:这些文字经历了几代人的流转,我始终无法忘记它们的来源和意义。这里的“区区”和“天意”都是与命运和机遇有关的描述。
“若令好事堪把玩,攘窃空应穷万计”:如果这些文字对好事之人来说值得研究,那么盗窃它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这里的“好事”和“攘窃”都是与利益和道德有关的描述。
“平生漫有博物名,迫视不能详一字”:我的一生以博学多识著称,但面对这些珍贵的文字时却感到力不从心。这里的“漫有”和“迫视”都是与自我评价和能力有关的描述。
“沉吟独立西风前,乔木荒烟日西坠”:我在孤独地沉思,看着西风中的树木和烟雾,太阳即将落山。这里的“沉吟”和“独立”都是与孤独和沉思有关的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文字的历史演变、书法技艺、以及文人学者对这些文字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个人学识提升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