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
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涛恐岸摧。
每过尘怀为潇洒,斜阳欲没未能回。

趵突泉

绕栏惊视重徘徊,流水缘何自作堆。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

深通沧海愁波尽,怒撼秋涛恐岸摧。

每过尘怀为潇洒,斜阳欲没未能回。

注释:

  1. 绕栏惊视重徘徊:绕过栏杆,惊讶地看着它不断地来回摆动。
  2. 流水缘何自作堆:为什么水自己会形成堆。
  3. 三尺不消平地雪:即使只有三尺高,也不会融化掉地面上的积雪。
  4. 四时常吼半天雷:无论春夏秋冬四季,都能发出震天的雷声。
  5. 深通沧海愁波尽:深入海底,让所有的忧愁都消失殆尽。
  6. 怒撼秋涛恐岸摧:猛烈地撼动秋天的水波,恐怕连河岸都会被摧毁。
  7. 每过尘怀为潇洒:每次从这种境界中经过时,都会感到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8. 斜阳欲没未能回:夕阳即将落下,但并没有完全回到原位。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趵突泉的赞美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趵突泉的独特魅力和自然景观的壮丽。
    首句“绕栏惊视重徘徊”,描述了游客站在栏杆旁,被趵突泉的美丽所震撼,以至于驻足观看,不愿离去的情景。
    第二句“流水缘何自作堆”,表达了诗人对于泉水自成堆的现象的不解和好奇。
    接下来的句子“三尺不消平地雪”,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和坚韧,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保持其清澈透明,不受任何外界影响。
    接着是“四时常吼半天雷”,这句诗形容了泉水在四季中的不同表现,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泉水都能发出震天动地的声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然后是“深通沧海愁波尽”,这句诗表达了泉水能够深入海底,将所有忧愁都带走,让人感到内心的宁静和释然。这里的“愁波”指的是人们心中的痛苦和烦恼,而泉水则像是一位温柔的治愈者,将它们全部带走,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一句“怒撼秋涛恐岸摧”,则是描写了泉水在秋天时的威力,仿佛能撼动秋天的水波,甚至可能使河岸崩塌。这里的“秋涛”指的是秋天的波浪,而泉水的力量则如同一位英勇的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整首诗通过对趵突泉的赞美,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