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 · 忆难鸣山旧游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
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是元朝冯子振的作品

冯子振,这位元代的才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绘,更蕴含着对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悲凉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鸡鸣山下荒丘野屋丛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消逝事物的哀思。在“默寻思半晌无言”一句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无限遐想,以及无法言说的沉默中的挣扎与无奈。此外,通过提到“逆旅又催人去”,也透露出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从艺术手法来看,冯子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例如,在提及“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时,诗人不仅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物,更是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遭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情感深度。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历史、情感紧密相连的艺术处理方式,使得整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情色彩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还可以深入体验到中国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