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道中

归帆一日速,万瀑落晴峦。
人涉风霜老,水浮天地宽。
渔灯野外小,兔月浪中寒。
惯识苍茫味,推篷到夜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嘉禾道中》是明代徐祯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明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之一,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的诗歌创作在明代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2. 诗歌原文:《嘉禾道中》原文如下:
    槜李城何在,萧条草树存。
    未醒吴苑酒,已动越乡魂。
    问水来天目,看桑过石门。
    愁闻鹡鸰语,宁听楚山猿。

  3. 诗歌赏析:《嘉禾道中》通过简洁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经嘉禾道时的所见所感。其中,“槜李城何在,萧条草树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未醒吴苑酒,已动越乡魂”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外,诗中的景物描写如“天目”、“石门”、“鹡鸰语”等,都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使得整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4. 写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徐祯卿游历或经过某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意义的地点时所作。通过对嘉禾道中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旅行感受,更寄托了对家乡、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时代变迁紧密相连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徐祯卿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嘉禾道中》作为一首充满意境和情感的五言律诗,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以及他们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