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咏居庸叠翠

峰峦叠叠树冥冥,黛翠浮光向日横。
高耸青霄临北极,遥连紫塞到东瀛。
路通绝域来番使,天设重关壮帝京。
四海车书今混一,好磨崖石颂皇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京八咏居庸叠翠”是一首描绘了居庸关壮丽景色和重要地位的古诗,出自明代诗人王绂之手。这首诗不仅是对居庸关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其军事和战略重要性的体现。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北京八咏居庸叠翠》的作者是明代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的王绂。王绂少年时期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王绂在政治生涯中曾遭受排挤,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贡献。
  2. 诗作内容:《北京八咏居庸叠翠》以雄关积翠、碧树经霜等意象,展现了居庸关山峦的雄伟与自然的生机。诗中提到“碧树经霜叶未凋”,描绘了长城边树木在寒霜中依然葱郁的景象,体现了自然之美以及季节之变迁。同时,诗中的“万里风烟通紫塞,四时云雾近青霄”则表达了居庸关连接朔漠的重要性,以及四季变换下的云雾缭绕。
  3. 诗作影响:《北京八咏居庸叠翠》不仅展示了居庸关的自然风光,还反映了其作为边防重镇的战略地位。诗中的句式和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居庸关的壮丽与重要,又传达出对朝廷圣德的歌颂以及对人才的期望。全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北京八咏居庸叠翠》不仅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