廛市厌烦嚣,偶来幽寂处。
水流半掩扉,坐久却忘去。
访友不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友不遇》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之一,而非明代袁古亭所作。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访友不遇》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庭院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空掩一庭竹”和“去看何寺花”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庭院中的竹子和寺庙里的花朵,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而“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则描绘了家中仆人和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最后一句“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则是诗人在离开时留下的诗句,反映了诗人对这次访友经历的感慨。
《访友不遇》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主题的诗歌,它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平和、恬淡的生活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对于自然美的热爱。
《访友不遇》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