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关西浙与东闽,身是云台第一人。
已拥真人兴白水,更收群彦集平津。
朱茑前道驱风伯,青雀西飞走海神。
锡命已深惭未报,誓将长剑扫风尘。
挽苏宇霖阁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苏宇霖阁部》是明代诗人陈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陈炅,本名于超,字明良,号朱陵,是东莞人。他在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通过武举考试而成为武官。尽管他的官职不高,但诗歌中透露出的才华和抱负却不容忽视。
诗歌原文:《挽苏宇霖阁部(其一)》
间关西浙与东闽,身是云台第一人。
已拥真人兴白水,更收群彦集平津。
朱茑前道驱风伯,青雀西飞走海神。
锡命已深惭未报,誓将长剑扫风尘。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严谨的格律和鲜明的意象。诗人在描绘西浙与东闽的地理环境的同时,也巧妙地运用了“云台第一人”等词汇,来表达自己高居云台的志向与自信。此外,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作品层次丰富,情感深沉。
- 情感表达:通过对友人苏宇霖阁部的悼念,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壮志的遗憾。诗中“已拥真人兴白水”一句,显示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和军事才能的追求,而“誓将长剑扫风尘”则体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文化成就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精神。陈炅作为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其作品自然也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 地域特色: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域性的强烈表现。从《挽苏宇霖阁部》可以看出,陈炅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其生活的地域环境和文化氛围。
《挽苏宇霖阁部》不仅是陈炅个人情感与抱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群体共同特征的一种体现。在阅读这样一首充满力量和激情的诗歌时,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未来不懈努力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