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碧苌弘出九原,全忠全孝竟难言。
千钟不逮高堂养,万死宁酬国士恩。
世运兴亡原有数,功名成败岂须论。
厓山祠屋长邻近,俎豆他年正气存。
【注释】
- 挽苏宇霖阁部:即《挽苏子瞻阁部》。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家。公元1094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次年又迁到汝州,最后在海南岛病逝。
- 血碧苌弘出九原:指苏轼在被贬谪时仍忧国忧民、忠心耿耿。苌弘,传说为周代乐官,其声悲壮;血碧,形容颜色深红如血。
- 全忠全孝竟难言:指宋徽宗被金人俘虏,赵氏皇族被俘被杀。
- 千钟不逮高堂养:用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意,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努力抗争的心境。
- 万死宁酬国士恩:指自己虽已身陷困境却仍不忘国家大义,即使付出生命也心甘情愿,以报国家之恩。
- 世运兴亡原有数:指世事的变化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无法改变。
- 功名成败岂须论:认为功名利禄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 厓山祠屋长邻近:指自己在被贬期间,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大事,希望朝廷能够有所作为。
【赏析】
此诗是苏轼在晚年被贬至惠州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感慨。
首联“血碧苌弘出九原,全忠全孝竟难言。”苏轼借苌弘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即使在困境中仍不忘报国之志,即使面对生死也毫不畏惧。同时,也表达了对宋徽宗被俘、赵氏皇族被屠的痛惜之情。
颔联“千钟不逮高堂养,万死宁酬国士恩。”苏轼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努力抗争的决心。他认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努力抗争,即使付出生命也心甘情愿,以报国家之恩。
颈联“世运兴亡原有数,功名成败岂须论。”苏轼认为世事的变化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无法改变。因此,他劝诫自己和其他人不要过于关注功名利禄,而应该更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尾联“厓山祠屋长邻近,俎豆他年正气存。”苏轼在被贬期间,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大事,希望朝廷能够有所作为。他相信,只要人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就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自己遭遇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自身遭遇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