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尽江空大火流,丹枫岸接白蘋洲。
三漕溪上闻豺虎,七夕楼中望女牛。
岂谓多才偏有恨,未曾为客不知秋。
人生尽被风尘老,肯信闲居易白头。
秋兴
云尽江空大火流,丹枫岸接白蘋洲。
三漕溪上闻豺虎,七夕楼中望女牛。
岂谓多才偏有恨,未曾为客不知秋。
人生尽被风尘老,肯信闲居易白头。
【注释】
(1)秋兴:即《秋夕》,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
(2)云尽江空大火流:指秋天的天空云彩完全散去,江面空阔无云,夕阳西下,天边余晖如火流般地奔涌着。
(3)丹枫:红叶。
(4)白蘋洲:泛指水中沙洲。
(5)三漕溪:指长江下游的几条大河,如太湖、钱塘江等。
(6)豺虎:比喻凶险的环境或势力。
(7)七夕:农历七月七日晚上的节日,又称乞巧节,是传统的情人节。
(8)女牛:神话传说中织女星,即织女。
【译文】
秋日的天空云彩消散,江面空旷无云,夕阳的余晖像大火一样流淌。岸边红叶与白色沙洲相接,江水湍急,三江汇合处的豺狼虎豹声势惊人。七夕夜在楼上仰望天空中明亮的织女星,她正辛勤地工作,而自己却只能遥望她的背影。
难道我天生才华横溢却总遭逢不幸?曾经在外漂泊却不知道深秋时节已至。人生本就充满艰辛,谁能想到悠闲自在的我却已白发苍苍?
【赏析】
《秋兴》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三首。《秋夕》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当时杜牧任湖州刺史,此诗是他路过江西九江时写的。
前两句“云尽江空大火流,丹枫岸接白蘋洲”,写秋日景色。“云尽江空大火流”,是说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万里无云,江水显得格外宽广、浩淼;“大火”二字,既形容江水汹涌澎湃,也形容落日余辉犹如熊熊烈火。“丹枫岸接白蘋洲”,是说岸边的山石上长满了丹红色的枫树(一说枫叶呈红色),白色的沙洲和岸边相映成趣。
后两句“三漕溪上闻豺虎,七夕楼中望女牛”,写诗人所见所闻。“三漕溪上闻豺虎”,写听到远处的豺虎叫声。“闻”字写出了诗人听到叫声后的惊惧之情。“七夕楼中望女牛”,描写在七夕之夜,诗人在楼上抬头望去,看到天上的织女星正在辛勤地劳作。
“岂谓多才偏有恨,未曾为客不知秋”。诗人感慨自己虽有满腹才华却被命运所累。“岂谓”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未为客”指的是没有在外做过官,所以不知道秋天的凄凉。
“人生尽被风尘老,肯信闲居易白头。”这两句话,既是诗人对自身身世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闲居”,“白头”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