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
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
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
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

本诗是明代诗人陈炅创作的七言律诗《挽袁自如大司马》。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给出其含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
    这句表明诗人在离开朝廷后,不再参与是非之争,但突然之间,一些不正当的事情引起了上天的威严。
  • “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
    这句回忆了当初与友人欢聚于平台之上,如今却各自回归各自的领域。
  • “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
    这句表达了原本期望通过努力可以在五年内实现复仇雪耻的愿望,但现在却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如愿。
  • “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
    这句反映了当前边境的形势,长城虽长但现已无处可守,听说关山多次遭受敌人的包围。
  1. 译文注释
  • 本谓五年期雪耻:原本期待用五年的时间来实现报仇雪恨的目标。
  • 谁令六月见霜飞:谁使得六月的天气变得如此严酷,好像霜一样。
  • 长城万里今何在:曾经巍峨的长城现在何处?
  • 闻道关山数被围:听说关山多次遭到敌人的围攻。
  1. 作品背景
  • 陈炅(1470—1538),字孟阳,号霁江,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世称霁江先生。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 这首诗创作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六月,当时袁自如因政治原因被贬,而陈炅则在京城为其送行,并在诗中表达了对其的同情和哀悼。
  1. 赏析讨论
  • 此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当前边境的局势,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时局的忧虑。
  • 诗歌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诗歌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 通过对“长城”和“关山”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危的深切关切,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挽袁自如大司马》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丰富历史内涵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看法,也展示了明代社会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怀。此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记载,值得深入研究和传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