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炅
芷园张太史楼居寄赠 日落寒云惨不开,西山片石共崔嵬。 当时尚有常山舌,此日宁无博浪椎。 失马塞翁殊未定,卜龟詹尹亦难裁。 千回万转思量遍,肯信英雄念已灰。 注释: 芷园张太史:张太史,指张太岳(名岱)。 崔嵬:高耸的样子。 常山舌:典出《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时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行前献地图,并有血书存其内曰“燕督亢之地图”。 博浪椎:《韩非子》载,秦武王欲以大椎凿穿朝堂柱,力士任鄙和孟说劝阻
【注释】 1. 挽苏宇霖阁部:即《挽苏子瞻阁部》。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家。公元1094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次年又迁到汝州,最后在海南岛病逝。 2. 血碧苌弘出九原:指苏轼在被贬谪时仍忧国忧民、忠心耿耿。苌弘,传说为周代乐官,其声悲壮;血碧,形容颜色深红如血。 3. 全忠全孝竟难言:指宋徽宗被金人俘虏,赵氏皇族被俘被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对各句的逐句释义: 1. 挽苏宇霖阁部 - 这首诗可能是为某人(可能是阁部的官员或下属)写的哀悼之词,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和敬意。"挽"意为挽留、悼念,"苏宇霖阁部"可能是某个人的名字或官职。 2. 间关西浙与东闽 - "间关"意为辗转,"西浙"和"东闽"分别指的是浙江的西边和福建的东部地区。这里可能是在描述这个人生前活跃的地区。 3. 身是云台第一人 -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两朝开济付飞灰,元老丹心合自裁。 2. 斥堠狼烟今已寂,都城鱼钥问谁开。 3. 鹰鹯饱食多扬去,桃李成阴枉笃培。 4. 瞻奉山陵在何处,空留抔土粤王台。 我们进行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同时加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注释 1. 两朝开济付飞灰 - 指历史上有两位君主为国事操劳至死。 2. 元老丹心合自裁 - 元老是指年纪较大的官员,他们忠诚于国家
本诗是明代诗人陈炅创作的七言律诗《挽袁自如大司马》。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给出其含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 这句表明诗人在离开朝廷后,不再参与是非之争,但突然之间,一些不正当的事情引起了上天的威严。 - “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 这句回忆了当初与友人欢聚于平台之上,如今却各自回归各自的领域。 - “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
秋兴 云尽江空大火流,丹枫岸接白蘋洲。 三漕溪上闻豺虎,七夕楼中望女牛。 岂谓多才偏有恨,未曾为客不知秋。 人生尽被风尘老,肯信闲居易白头。 【注释】 (1)秋兴:即《秋夕》,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 (2)云尽江空大火流:指秋天的天空云彩完全散去,江面空阔无云,夕阳西下,天边余晖如火流般地奔涌着。 (3)丹枫:红叶。 (4)白蘋洲:泛指水中沙洲。 (5)三漕溪:指长江下游的几条大河,如太湖
挽袁自如大司马 英勇男儿当立世奇才,满朝赞誉圣明之知。 忘却家计白马图谋远,直赴黄龙誓志自期。 韩范军中胆气消,苏张国中心疑生。 千年幽恨谁能释,读罢金陀思无穷。 赏析: 此诗为明代诗人陈炅所作《挽袁自如大司马》,是一首七言律诗。首二句“男子当为天下奇,满朝交赞圣明知”表达了作者对袁自如大司马的赞美之情。认为他是一位英勇男儿,有卓越的才能,深受朝臣们的赞誉和尊重。后两句“己忘白马图家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注释】 百尺:指楼高。倚云危:形容楼高耸入云端。碧海湄:海边的青色,这里指楼前广阔的水面。晋日:晋朝。避秦:比喻躲避祸乱。三更梦:指夜中做梦。浙水闽山:浙江和福建一带的山水。局棋:下棋。伦彝:礼仪、法度。 译文: 楼居高耸入云,仿佛站在云端上一样。隔断了风烟,眼前是碧波粼粼的大海。晋代以来风景没有变化啊,衣冠打扮还是避乱时的样子。玉堂金马梦回旧地
挽苏宇霖阁部 亲承锁钥镇雄关,拟复中原济险艰。 兴晋预陈淝水阵,覆吴思保会稽山。 何期狼跋难回顾,遂至龙髯不可攀。 入赣出闽今已矣,旌旗凄断故乡还。 注释: 1. 亲承锁钥镇雄关:亲自掌管着雄关(指雄关要塞),象征着拥有重要的军事指挥权或责任重大的职务。 2. 拟复中原济险艰:计划恢复中原地区,克服困难和危险。 3. 兴晋预陈淝水阵:预先在淝水之战中制定战略战术。 4. 覆吴思保会稽山
诗句解读: 1. 潮生古岸寒风急 - 描述了秋日的潮水在古老的河岸上涨起,带来了阵阵寒风,给人一种冷清孤寂的感觉。 2. 野渡无人行路难 - 野渡(乡村小河上的桥梁),由于没有人经过,显得格外寂静和荒凉,行走变得困难。 3. 杨柳萧条羌笛怨 - 杨柳在秋风中显得萧瑟、枯黄,而远处传来的羌笛声似乎充满了哀怨。 4. 芰荷零落客衣寒 - 芰荷(一种荷花)已经凋零,使得穿着它的人感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