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璧置泥涂,皎然质不泯。
菖蒲九节花,虽死常流芬。
十三学裁衣,十六诵诗书。
十七妇道成,十八为君妻。
君家本富贵,家累千金资。
大建高樯□,商贩名四驰。
高门安亭里,公姥相共居。
升堂见公姥,称妇好容仪。
置酒大设乐,四座争喧豗。
黄衫少年子,绿帻侯家奴。
谑浪间调笑,踞坐气何粗。
阿姑召新妇:“出见勿迟迟。
耳箸瑟瑟环,头簪辟寒犀。
步摇九威凤,跳脱两文螭。
浓妆勿草草,傅粉更施朱。
贵客握琼玖,待汝系罗襦。”
新妇口不言,中心自思惟:
“少长父母侧,不令见男儿。
今在舅姑傍,内外岂有殊。
赳赳诸少年,何用见妾为?”
妆成更却坐,抑首故徘徊。
诸客不自得,恨恨各自归。
入门不数月,数数见所私。
人语何嘈嘈,朋至何施施。
出入闺闼间,戚施与籧篨。
目成更耳语,无复避尊卑。
新妇心内伤,掩面泪双垂。
往昔辞家日,母命一从姑。
姑今既若此,禀命将何如。
入室问客子:“彼人知阿谁?
何大无礼节,来共阿姑嬉。”
客子答新妇:“通家卿勿疑。
出入有何嫌,卿勿烦言词。”
中冓不可道,雄狐来绥绥。
阿姑昨入浴,邀客解裙裾。
提汤见并裸,新妇大惊啼。
徒跣走归家,见母一何悲:
“父母择婚时,胡不惜门楣。
奔奔鹑有偶,疆疆鹊有妃。
关关雎翼并,翩翩鳦羽齐。
岂无清白门,弃之道路隅。
少小听姆训,贞节自操持。
十三学裁衣,十六诵诗书。
十七妇道成,十八为人妻。
举动循礼法,许身秦罗敷。
阿姑既失行,贱妾蒙其污。
愿归供养母,苦辛长不辞。
令勿萧艾丛,一变兰与芝。
勿令瓦砾场,得混瑾与瑜。”
阿母见女言,捶胸大悲摧:
“嫁女为永毕,不意有崎岖。
且住勿遽去,姑应有改图。”
姑阿见妇去,含怒来致词:
“待汝意不薄,早归勿趑趄。”
一听汝言语,谢客掩重闱。
勿使他人言,妇姑有参差。
阿女白阿母:“我姑意已回。
子妇无令人,阿姑诚善慈。
”穿我嫁时服,乘我去时车。
入门谢阿姑:“数月太区区。
愿姑永
张烈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烈妇》是明代诗人陆师道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将更深入地介绍这首诗:
- 作者简介:《张烈妇》的作者陆师道,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陆师道是一位明代诗人,其诗作以描写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批判意义。陆师道的诗作在当时受到文人学者的高度评价,他的创作风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歌原文:《张烈妇》的原文如下:“抱璧置泥涂,皎然质不泯。菖蒲九节花,虽死常流芬。十三学裁衣,十六诵诗书。十七妇道成,十八为君妻。”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从少女到妻子的过程,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绘,展现了当时女性生活的不易以及她们对于传统道德的坚守。
- 诗歌赏析:《张烈妇》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被后世广泛传颂。这首诗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刻画,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内心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首反映女性生活的小说,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道德观念。
- 文学价值:《张烈妇》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陆师道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成为了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和女性地位的重要文献资料。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成功地将一个平凡女性的命运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 艺术特色:《张烈妇》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生动的场景描绘和人物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这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也在形式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张烈妇》是明代著名诗人陆师道创作的一首重要诗歌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女性生活经历的描述,反映了明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