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痛愿即死,不愿更须臾:
“奴何不剚刃,使我颈不殊!”
可怜金石贞,竟死椎斧馀。
飘风东南来,纵火将焚尸。
皇天为反风,尸重不可移。
邻里觉相报,官府为穷治。
阿姑始自悔,回骂诸屠沽:
“我家何负若,陷我于罪罗。”
相携入囹圄,不得辞刑诛。
县门大道边,赫赫烈妇祠。
先是三日前,祠中出灵威。
鼓声夜阗阗,烈火炎炎飞。
妇死三日后,仿佛庙中趋。
高行合祀典,有司表门闾。
俎豆礼常严,青史名不渝。
垂诫后世人,完名当若兹。
诗句
- 妇痛愿即死,不愿更须臾: 这句表明这位妇女宁愿立刻死去,也不想多活哪怕一秒钟。”妇痛”指的是妇女的痛苦和绝望,”愿即死”表达了她迫切的愿望。
- 奴何不剚刃,使我颈不殊! 这表示妇女的丈夫或者亲人没有给她提供任何帮助,反而使她的痛苦加剧。”剚刃”是一种古代割颈自杀的做法。
- 可怜金石贞,竟死椎斧馀。 这里使用“金石”比喻妻子坚贞不渝的品格,”椎斧馀”可能指因遭受打击或折磨后而死亡的情形。
- 飘风东南来,纵火将焚尸。 描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灾祸,可能是由于某种外力(如东南方向的狂风)引起的火灾,导致死者被焚烧。
- 皇天为反风,尸重不可移。 这里的“反风”指的是逆风,暗示了天气的变化给丧事带来了麻烦,使得丧家无法移动尸体。
- 邻里觉相报,官府为穷治。 邻居们发现了情况,开始向官府报案,说明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介入。
- 阿姑始自悔,回骂诸屠沽: “阿姑”可能是对死者的尊称,”自悔”表明死者在临死前有所后悔。“回骂诸屠肆”中的“诸屠肆”可能指的是那些卖肉的摊贩,这是死者愤怒的指责对象。
- “我家何负若,陷我于罪罗。” 这句话是死者对自己的家族的责问,认为自己并未做错什么,却因为家族中人的原因而遭受此劫难和法律的制裁。
- 相携入囹圄,不得辞刑诛。 死者被迫与家人一同进入监狱,面对即将到来的刑罚。“刑诛”指的是死刑。
- 县门大道边,赫赫烈妇祠。 尽管处于困境,但死者的家仍保持着尊严和敬意,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式的祠堂。
- 先是三日前,祠中出灵威。 描述的是这座祠堂是在不久前建立的,并且有神灵显现的灵异事件作为支撑。
- 鼓声夜阗阗,烈火炎炎飞。 描述的是一场夜间的祭祀活动,伴随着鼓声和熊熊大火进行,强调了活动的盛大和悲壮。
- 妇死三日后,仿佛庙中趋。 虽然已经过去三天,但死者似乎还留在庙中,给人以错觉,仿佛她仍在庙中徘徊。
- 高行合祀典,有司表门闾。 表示死者的行为符合高尚的标准,因此受到祭祀;同时,其事迹也被记录在官方文书上,并公示于家门。
- 俎豆礼常严,青史名不渝。 这里提到的“俎豆礼”可能是指古代祭祀的礼节,”青史名”则表示其名字被刻在青史之上,永垂不朽。
- 垂诫后世人,完名当若兹。 通过这个故事,后人应当从中汲取教训,铭记这一历史事件,并以此为警示。
译文
一个女子愿意立即死去,不愿意再多活一分钟。她说:“我的丈夫为什么不给我一把刀,让我脖子不遭罪?”可怜的是她的贞操如同金石一样坚贞,结果却死于非命。她死于东南来的一阵狂风吹燃的火焰之中,官府对此束手无策。邻里发现情况后报警,官府也对她进行了穷追不舍的调查。最后她被送进了牢房,无法逃避那即将到来的死刑。县衙门前的大街旁,矗立着这座纪念这位烈女的祠堂。就在三日前,这座祠里发生了灵异事件,神明显灵。夜晚的鼓声响彻云霄,熊熊烈火在夜空中舞动。三日后,她在梦中仿佛还站在庙中。她高尚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崇,有司也将其事迹刻在了门柱上。她的祭祀仪式严谨庄重,青史中也将她的名声永远地记载了下来。她用一生证明了忠贞的价值,希望后世的人都能像她一样保持清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烈妇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命运悲惨的现实。诗人不仅描绘了她个人的不幸,还将这种不幸上升为了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通过对比“金石贞”和“椎斧馀”,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承受的巨大压力与牺牲。诗人通过这样的叙述,呼吁社会关注女性的权益,倡导平等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