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桃源山,林谷春昼长。
云生岩石静,花落泉水香。
笑我不归客,何年返耕桑。
寄桃源郑徵士桑字
介绍
。
《寄桃源郑徵士桑字》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桃花依旧满园春,柳絮飞时别故人。
此去经年无消息,相思一夜梨花雨。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离别的场景。桃花依然盛开在园中,生机盎然;柳絮随风飘舞,象征着分离与思念。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此去经年无消息”表达了相思之苦,而”相思一夜梨花雨”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寂寞。
徐渭(1527-1593),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人等,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个性与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
寄桃源郑徵士桑字 春光山景中寻幽静 1. 我思桃源山 - 桃源山,一个神秘而宁静的地方 - 春天的阳光下,山峦层叠,林谷葱茏 2. 云生岩石静 - 云朵缭绕在岩石之上,形成一幅静谧画面 - 山石因云影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3. 花落泉水香 - 花瓣随风飘落,落在清澈的小溪中 - 水声伴随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4. 笑我不归客 - 诗人自喻为不归客,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
【注释】: 何年返耕桑:何时能够返回农耕的田地? 与子种桃花:与你一起种植桃花。 山中寻白鹿:在山里寻找白色的小鹿。 石上看红霞:在石头上欣赏红色的彩霞。 竟日得辞后:整整一天都在告别之后。 相从饭胡麻:和你一起吃饭,吃胡麻(芝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诗人在桃源村过田园生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的愉悦心情。 首句“何年返耕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一词,然后分析诗句的意象、情感、手法等,最后进行评价。注意:要结合全诗分析。本题中第一句的意思是与郑征士一起吃饭,已经断绝了世俗的事情;第二句的意思是已经身居在烟霞之间,此心比冰雪还要晶莹纯洁;第三句的意思是应该立即回家去赋归田园之歌;第四句的意思是应当回去谈论离别已久的事情
【注释】 桃源:指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乌托邦式的乐土。 征士:古代称有学问和才能的人为“征士”。 桑字:郑徵士的别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的寄语。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归隐山林的想法。诗人在信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的深深怀念,并劝他不要因仕途上的得失而动摇心志。最后以“愿君早还乡”作结,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注释: 1. 遁迹桃源境:逃遁到桃源境。这里指隐居生活。 2. 日对青崚嶒:太阳对着青山峻峭。 3. 涧响惊夜雨:山涧的回声使夜晚的雨声更加清脆。 4. 云寒冱春冰:云彩寒冷如同冬日的冰雪。 5. 况此人事绝:何况这世间人情事已断绝。 6. 沈忧岂相仍:沉重的忧愁不会再次发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注释】 寄桃源郑徵士:寄给桃源中的郑徵士。 征土,指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 沈忧:深重的忧愁,即愁苦。 浩然:广大无边的样子。幽栖:隐居的生活。 山空:山中空寂。 夜花落:夜晚的花瓣飘落。 木密:树丛茂密。 春鸟啼:春天的鸟儿鸣叫。 我厌朝市居:我不喜欢在朝市中居住。 揽衣起闻鸡:起床后披衣起身听鸡报晓。 【赏析】 《寄桃源郑征士桑字》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诗人厌恶世俗的喧嚣生活
【注释】揽衣起:起床。寤寐恒展转: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山家:泛指农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初至桃源村时的即景之作。首句“揽衣起”表明诗题中的“征士”不是一般的征客,而是诗人的朋友、挚友,因而他不得不在晨鸡报晓之时起床,匆匆告别。“寤寐恒展转”说明他一夜未眠,心情烦躁,故起而徘徊,直到天亮。次句写他因思念朋友而焦虑不安的心情。三四两句写他因想见朋友而不自觉地脸红耳红的窘态
注释: 寄桃源郑徵士桑字:写给桃源村的郑征士,他的号是桑字。征士是古代一种官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县令”。桑字在这里指代的是郑征士的字。 译文: 听狗吠声中,我来到了山中的家园,那里的烟霞景色深藏不露。 山上俯瞰,可以看到天空和人间;山下俯瞰,可以看到世间的一切。 凉爽的风和露水让人感觉舒适,落月时林间的景象清晰可见。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家园的感受,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 落月:月亮落下。林开:树林间露出。幽舍:幽深的住所。翩翩:形容笙鹤舞动时优美的姿态。井井:整齐的样子。神仙:这里指隐士。修人:修身养性的人。浩歌:大声唱歌,表示高兴。清夜:美好的夜晚,即好时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隐居在桃源的郑徵士写的。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清晨登高望远所见的景色,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郑徵士相见时的欢欣场面,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注释】 浩歌:长啸。清夜:寂静的夜晚。桃源:指桃源洞,在今湖南桃源县。征士:官名,汉代称未仕而隐居的读书人。桑字:郑玄之号。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他博学多才,通晓经传,对古文经典有独到的研究。他的学说以古文经为主,反对今文经学。曾担任过太尉掾、尚书郎等职,后辞官归隐于家乡。 翩(piān)然:形容轻快的样子。携天风
注释: 飞流落晴空,青云上可攀。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飞流直下的瀑布在晴朗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壮观,而那些升腾的白云仿佛可以攀登而上。 念子冰雪姿,愧我尘土颜。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想念着远方的友人,他的冰雪般的清秀气质令人赞叹,而我却是一身尘土的容颜。 长歌采芝曲,白云满前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长歌一曲,赞美那如云朵般洁白的灵芝,而眼前的山水之中也充满了白云。
寄桃源郑徵士桑字 张孟兼作品鉴赏 《寄桃源郑徵士·其一 桑字》是明代张孟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如下: 白云满前山,杳杳入苍翠。 风清鹤在林,夜静月堕地。 惟有屋下泉,汨汨来何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归乡生活的向往。 “白云满前山,杳杳入苍翠。” 诗人以“白云”为起点,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白云弥漫,将整个前山笼罩其中
【注释】:汨汨(mi) 来何自,泉鸣昼寂寞。 春暖涧草生,鸟弄林花落。 山人盍归来,为伴林间鹤。 译文:汨汨的溪流从哪里来的呢?泉在白天响着寂寞的声音。 春天温暖,涧中的草又长出了嫩芽,树林中的鸟儿也欢快地嬉戏着,把落在地上的花瓣儿弄乱了。 何不归隐山林吧,和我一起陪伴着林间的白鹤呢? 赏析:诗中以汩汩之溪声、寂寂之泉音,描绘出一幅幽静的桃源景象;以涧草、林花、飞鸟、白鹤等意象
【注释】 1. 为伴林间鹤:在树林中,有仙鹤做伴侣。 2. 松老枝叶繁:松树的年岁长了,它的枝叶变得茂密起来。 3. 石烂不复觉:石头烂了也感觉不到了。 4. 丹成竟忘言:炼成丹砂后,就忘掉了语言。 5. 幽响亦何处:那幽深的回响又在哪里呢? 6. 云萝自啼猿:云雾缭绕着萝藤,仿佛是猿猴在啼叫。 【赏析】 这首诗是郑徵士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的一段内容。诗中描绘了他与友人一起隐居山林,远离尘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