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伴林间鹤,松老枝叶繁。
石烂不复觉,丹成竟忘言。
幽响亦何处,云萝自啼猿。
【注释】
- 为伴林间鹤:在树林中,有仙鹤做伴侣。
- 松老枝叶繁:松树的年岁长了,它的枝叶变得茂密起来。
- 石烂不复觉:石头烂了也感觉不到了。
- 丹成竟忘言:炼成丹砂后,就忘掉了语言。
- 幽响亦何处:那幽深的回响又在哪里呢?
- 云萝自啼猿:云雾缭绕着萝藤,仿佛是猿猴在啼叫。
【赏析】
这首诗是郑徵士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的一段内容。诗中描绘了他与友人一起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过着清静的生活。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为伴林间鹤”,诗人用“为伴”二字,表明了他与仙鹤是亲密无间的好友。在树林中,仙鹤自由翱翔,与诗人相伴,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次句“松老枝叶繁”。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枝干,形象地展现了岁月的变迁。松树历经风霜雨雪,依然屹立不倒,枝叶繁茂,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永恒。
接下来两句“石烂不复觉,丹成竟忘言”。“石烂不复觉”,意指时间的流逝如同石头一样无法察觉,人们也无法察觉到它的变化。而“丹成竟忘言”,则表达了炼丹者对于言语的淡泊,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第三句“幽响亦何处”,诗人以“幽响”一词,形容山谷中传来的声音。然而那声音究竟隐藏在何处呢?诗人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留下了一个悬念。
最后一句“云萝自啼猿”,诗人将目光转向了云雾缭绕的萝藤上,仿佛是猿猴在啼叫。这一句既表现了山林的宁静,又增加了几分神秘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也让人深思,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