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白云,頫首看流水。
古之东郭生,悟彼北宫子。
斋居杂咏二十首
介绍
。
《斋居杂咏二十首》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组诗,共20首,每首5句,以“斋居”为题,写作者在书房中所见、所感及所作之事。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清新淡雅;借景抒情,寓理于事,富有哲理性。
《斋居杂咏二十首》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组诗,共20首,每首5句,以“斋居”为题,写作者在书房中所见、所感及所作之事。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清新淡雅;借景抒情,寓理于事,富有哲理性。
《斋居杂咏二十首》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组诗,共20首,每首5句,以“斋居”为题,写作者在书房中所见、所
相关推荐
举头望白云, 頫首看流水。 古之东郭生, 悟彼北宫子。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举头望白云,俛首看流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通过仰望天空和低头观察水流,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感。 - “古之东郭生,悟彼北宫子”借用古代典故,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东郭生和北宫子是两个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以及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中主要景物,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蕉鹿遗大野”的意思是:像蕉鹿一样的仙人遗落于广阔的野外;“木鸡在深林”的意思是:像木鸡一样的仙人在深深的树林里;“山月直入室”的意思是:山上的月亮直射到屋子里;“松风与披襟”的意思是:松树的风和衣袂相拂。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受,意思是:松树的风和衣袂相拂
【注释】 “斋居杂咏二十首”:即《斋居杂咏》二十首。这是一组以隐居生活的闲情逸致为题材的诗,共二十首,其中前八首写隐居生活,后八首抒写作官时的感受。 “世及”:指汉武帝刘彻。 “乘朱轮”:乘坐朱红色的车。古代贵族用朱色涂轮子来表示尊贵。 “赏延”:受赏识延请。 “端章甫”:戴着礼帽(古代士人常戴礼帽)。章甫是礼帽的一种,这里泛指礼帽。 “曾”:曾经。 “事”:侍奉,依附。
注释:太阳西沉,站在高高的台上,我的心思飘到归巢的鸟儿身上。明月升起在沧海之上,白云在天空中流动。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个傍晚时分的景色,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台子上,望着夕阳西下,心中涌起一股归乡之情。他的视线被远处飞翔的鸟儿所吸引,仿佛它们也带着他的思乡之情,飞向遥远的家乡。而那一轮明月,正从东海之上升起,洒下一片清辉。同时,天空中的云彩仿佛也在随风飘动,给人一种宁静、自由的感觉
注释: 区中多畏涂,指的是在狭小的环境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 蹙蹙靡年载,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没有几年。 方尔相呴濡,你和我互相帮助,相互支持。 悠然问江海,我悠然地问起江海,表示向往广阔无垠的天地。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在狭小环境中感到压抑、迷茫和向往广阔的天地的作品。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区中多畏涂”,表达了作者在狭小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而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积极态度
注释:我住在简陋的斋室里,看到天空中有飞鸟在青天飞翔;地面上有小老鼠在神丘上打洞。 我将齐物我与非我的哲学思想,暂且放下世俗杂念,像庄子那样自由自在地逍遥游。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陋室时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高鸟凌青汉”,描绘了高飞的鸟儿越过青翠的高空,形象生动。第二句“鼷鼠穴神丘”,则描写了鼷(鼠)在神丘(神话中说神仙所居之地)上打洞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味
注释: 再生宋人犊,复失塞翁马。 天道:命运。悠悠:遥远、漫长。难测识者:不可预测的人。 译文: 重新出现了像宋人一样被杀害的牛,再次失去了像老农一样丢失了马的老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诗中以牛和马为载体,表达了对命运无常、世事难测的感慨。 首句“再生宋人犊,复失塞翁马”,通过描绘“再生宋人犊”和“复失塞翁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来突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测。其中
【注释】 颠越:翻覆,引申为沉浮。全于酒:完全寄托在酒上。困穷:指生活困苦。 不材:不成材,无用之材。山之木:山中的树木,比喻自己。婆娑:形容树的枝叶随风飘动的样子。永其年:使年久长存。 【赏析】 此首诗是诗人自咏之作,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之情。 首句“颠越全于酒”,意谓诗人将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酒中,饮酒成了他生活的全部。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注释】: ①斋居杂咏二十首:作者晚年家居时所作。②嘉树荫吾庐:指庭院中有高大的树木,遮荫于我的茅屋。 ③絺绤(chīxī):古代细麻布制成的衣料,用丝线织,粗者为“絺”,细者为“绤”。④太玄:即《道德经》。⑤辩坚白:即“辨白黑”的意思,比喻是非之争。⑥莫与:即“毋与”,不要和。⑦辩:同“辨”。⑧孰云:谁说。⑨终古:从古至今。⑩相期:相互约定。⑪幽人:隐居山林的人。⑫道心:道义之心。⑬清规
翻译:乘着杯不渡海,暂且喝上竹叶春。 自是无心的人,白白为有发人。 注释:乘:骑着。注:饮、酌酒。竹叶春:用竹叶泡的酒。无心者:指无心的人。空:白白地、白白地为:白费、浪费。发人:饮酒的人、醉汉。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无心之人,虽然在饮酒,却只是白白浪费而已,没有真正领略到酒的风味和乐趣。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即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春秀紫芝,九秋飞黄鹄。 川上忽坐忘,不闻虚舟触。 注释:春天时,我采摘了紫色的灵芝(这里以灵芝比喻自己的高尚品德);秋天时,我追逐着鸿鹄高飞。忽然间,我在江边坐下,忘记了一切烦恼,不再听到空船触岸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在自然中感悟到自己修养和境界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采芝和秋天追鸿的画面,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境界。同时
【注释】 斋居:在书房中居住。 巢林樾:栖息在树林的树荫下。 时出濯沧浪:有时到水中洗澡,洗去身上的污垢。 兴:兴致,兴趣。 呼:呼唤。 命:让、叫。 杜康:传说中最早酿酒的人,这里指酒。 【赏析】 此诗是作者斋居期间写的一组咏怀短诗。首联写作者隐居山林的悠闲生活,颔联写作者因有感而发,时而出来游玩。颈联写作者因愁思而饮酒,尾联写因饮酒而更加愁苦。全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注释】 1. 斋居杂咏二十首:作者在斋室中所作杂诗共二十首。 2. 焉:同“焉”,句末语气词。 3. 佳兵:指精良的兵器,这里比喻贤能的人才。 4. 吾衰矣:我衰老了,已不适宜担当重任。 5. 荣启期: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字子贡。曾说:“士无求用于世,惟其自敬而已。”后以之为有高尚品德的人。 6. 施氏:指鲁国大夫施氏。 【赏析】 诗人一生好学上进,但屡试不第,因而感到无闻而失望
注释:池塘里结冰,寒流开始形成,原野上春草萌生。用心灵来观察世界,就像明镜一样,不去追求也不去躲避。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人应该像明镜一样,用心去观察世界,不去追求也不去躲避,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这种态度和看法,也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注释: 清樽泛流霞,一室生虚白。 鹓雏栖高梧,空以腐鼠吓。 清樽:清澈的酒樽,比喻清高的品格。 流霞:指美酒。 虚白:空旷明亮的样子。 鹓雏:鹓(yuān)鸟一类的鸟类,这里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 高梧:高高的梧桐树。 腐鼠:腐烂的老鼠,用来比喻无用之物或卑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斋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清高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首句“清樽泛流霞”,描绘了一幅酒香四溢、月光皎洁的画面
【注释】 蓬蒿(péng háo):野草,多指野地里长出的草。张仲宅:东汉时张俭因党案被诛,妻子儿女皆流落他乡,故称“张仲宅”。这里借指自己家居荒凉。罗雀翟公门:翟公是汉文帝时的廷尉,以公正廉明著称,后因犯法受刑,家中的雀鸟飞走,所以称“翟公门”。翟公门前不养雀,比喻居官清正,不受贿赂。五斗:量词,五升为一斗,五斗为一石。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生活贫困。自带砺(lì):磨刀自励。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诗句:智囊徒自役,垄断亦何有。 注释: - “智囊”指的是智慧的储备,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拥有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 “自”表示独自、单独地。 - “役”在这里是指服役、使用的意思。 - “垄断”意味着控制或独占某个领域或资源。 - “亦何有”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的,即没有意义或没有必要。 译文: 智者的仓库只是白白地被使用而已,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不能带来实际的好处。 赏析:
注释:绿水在濯洗我的双脚,青山挂在我的头上当帽子。 童子穿着荷叶做成的衣服,柳树垂下枝条接住蝉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斋居时与大自然亲近的惬意情景。首句“绿水濯吾足”,用“绿水”比喻清新的水汽,形象表达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的舒适感受。第二句“青山挂吾瓢”,以“青山”象征高远的志向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两句“童子衣荷叶,柳下来承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 “草木”句:意谓我像鸟雀一样,在屋宇的草木之间筑巢。鹑(qun)之居:比喻简陋狭小的住所。鷇(qī):小鸟,这里指雏鸟。 “嗤嗤”句:意谓四十年来,如痴如醉地过着这种生活。嗤嗤: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情态。 “梦梦”句:意谓四十年来,如梦一般短促。梦梦:象声词,形容时间的流逝。一息:极短的时间,比喻极其短暂的年月。 【译文】 我就像小麻雀那样,在房舍间的草木间筑巢,朝夕吃着幼嫩的小虫
《斋居杂咏二十首》是明人张元凯所作的一首组诗。该诗的格式为二十首,每首都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雨湿藕花渚: - 诗句解析:“雨”字点明了天气情况,而“湿”则形象地描述了雨水与荷花的亲密接触,使得荷叶上的露珠更加晶莹剔透,增添了几分清新与雅致。 - 诗意解读:此句通过对雨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