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吼寒风,危峰映夕照。
对景独伤怀,厌听哀猿啸。
梨岭道中十八首
介绍
。
《梨岭道中十八首》是清代诗人王鸣盛创作的一组诗,共八十四句。
作者简介
王鸣盛
清人。字仲则、敬之,号西樵山人、西樵散客等。浙江德清(今属浙江)人。乾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晚年退居家乡,以诗文自娱。
作品目录
梨岭道中十八首
梨岭秋风起,霜林满地黄。
行人行未尽,何处是乡关?
野店无烟火,山深人寂寥。
鸡鸣惊梦觉,月落伴愁消。
独坐空房里,谁怜客子寒?
明朝归路远,一叶送孤帆。
日暮江头立,烟波渺渺生。
行人千里外,何处是乡情?
野店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思想主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古树吼寒风”意思是:古树迎着寒风怒吼(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危峰映夕照”的意思是:险峻的山峰倒映着夕阳的余晖。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冬日山间寒冷、孤寂的景象,为下句抒情作铺垫。 “对景独伤怀”的意思是:面对眼前景物,独自感伤不已;“厌听哀猿啸”意思是
【注释】翠壁:青翠的山岩。泻:水流下来。苍林:青色的树林(形容树木苍翠,郁郁葱葱)。栖:栖息。薄雾:指轻烟似的雾气。闽关:地名,指福州一带。忘却:忘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对家乡深切情感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是写景,诗人用“翠壁”、“苍林”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后两句则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枫叶飘落、松树长青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答案】 译文:红枫叶飘零,秋色已尽,碧绿的松林在寒风中挺拔。世上的人们都匆匆忙忙地奔波着,没有闲暇休息。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枫叶飘落的景象和松林在寒风中挺拔的形象。“枫叶飘残红,松林生寒碧”两句,描写了枫叶凋落,秋天已经过去了。但作者却用“松林生寒碧”,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役役世上人,奔走不遑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林之中,夕阳西下,寒泉泻壁的景象,以及双亲久别后的思念之情。 1. 第一句“深林蔽夕阳,寒泉泻苍壁”:深林遮蔽了夕阳的余晖,寒泉从苍壁上倾泻而下。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夕阳的余晖被深林遮蔽,寒泉从苍壁上倾泻而下,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2. 第二句“双亲久别离,瞻云情罔极”:双亲久别,望着天空,思念之情无法穷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峰岭道中,夜宿松梢之下的情景。首联点出山高路远,天黑投宿,是夜不能前行的困境;颔联写山路崎岖,转瞬即逝,故觉道路已绝;颈联写投宿之后,松梢挂新月,夜色清朗。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快,有画意。 【注释】 梨岭:一作“岭头”,岭名,在今江西吉安、泰和一带。 涧:溪流。 疑:怀疑。 村:村落。 迟:晚。 梢:树枝末梢。 挂:悬挂。 【译文】 高山峻岭使人感觉深涧难测
【释义】 梨岭道中,冬末春初,大地回温,树未凋落。腊月将尽,梅花盛开,欲放未放,景色奇异壮观。这美景激发了我的诗兴,增添了我诗歌的壮烈之气。 【注释】 ①梨岭:山名。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②地暖:指大地回暖。③腊残梅:指冬末春初,大地回暖,树上尚未凋落的梅花。④妆点:装饰点缀。⑤诗怀:指诗人的心情。 【赏析】 首联写梨岭道中的景象。“地暖”二字,总括全诗主旨。作者由洛阳出发,沿洛河东下,经过河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逐句进行解释和赏析。 “孤鹤唳苍松,哀猿啸寒月”,这两句是写景,通过描写鹤唳与猿啸,烘托出游子思乡的凄楚之情。“孤”字写出了鹤的孤单,突出了鹤的哀怨;“哀”字写出了猿的悲鸣,突出了猿的悲伤
首先给出诗句: 1 鸟道碧苔封, 2. 断桥芳草没。 接下来是对应的译文: 1. 小路像飞鸟一样狭窄,绿苔已经把路堵得严实。 2. 断桥下的野草长得茂盛,几乎要把桥都淹没了。 注释: 1. “鸟道”指的是很窄的山间小道,通常用来描绘山路崎岖。 2. “碧苔”指的是绿色苔藓覆盖在地面上,颜色呈现出深绿色。 3. “封”在这里意味着被完全覆盖或者堵塞,形容道路非常狭窄。 4.
注释:古老的寺庙依偎在云中,幽静的亭子笼罩着乌鸦飞翔的道路。抬轿前行的地方高峻,西风吹落了人的头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梨岭道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古寺倚云岑”写出了古寺的古老与高耸,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次句“幽亭阚乌道”则描绘了幽亭的寂静与神秘,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第三句“肩舆行处高”则写出了行走在高坡上的情景,给人一种艰难而艰辛的感觉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景象。第一句“衰草绕山深”,描述了山路上草丛覆盖,显得十分幽静和深邃。第二句“暗泉缘涧响”,描绘了涧边有暗泉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第三句“岧峣岭路高”,形容山路陡峭,给人一种攀登的感觉。第四句“白云随足长”,描绘了白云随风飘动,仿佛跟随行人的脚步。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梨花盛开时,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是什么,只有水落石潭发出清脆的响声。 山川景色秀丽,吟咏之后,感觉已经足够欣赏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首句用“花发不知名”描绘了梨花的美,而第二句则通过描述水声和石头的声音来衬托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吟余足清赏”,则是诗人在吟咏之余,已经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足以满足他的欣赏欲望。整首诗意境清新
【注释】 “树拥”句:指树木簇拥着碧翠的山峰。 “水急”句:水势湍急,滩岸狭窄。 “佳景”二句:美好的风景难以收拾,只好随手剪裁成新诗来写。 【赏析】 《梨岭道中十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十八首。这是第一首。诗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行至河南洛阳,又折回湖北襄阳,最后到达湖北江陵。沿途所见美景,诗人以新诗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释义:野火燃烧着荒山,寒林覆盖了深深的山涧。风景让人役役奔波,忘记了人生浮沉的感慨。 注释:野烧明,野火烧起明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荒凉的自然景象和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无奈感。诗中用“野火烧起明亮”来形容自然景色的荒凉,用“寒林覆盖深深的山涧”来描绘环境恶劣。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他感叹自己被这种环境压迫,忘记了生活的浮沉。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注释】: 白石:青苔。翘首(qiáo zhǒu):抬头。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乡思之作。诗的开头两句,写山道上的自然景色。“白石”点出是山路,也写出山道上长满青苔。“苍苔”,是指苔藓之类,这里用以形容苔藓的颜色,用“白”字,突出了苔藓的颜色,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条被白茫茫的苔藓覆盖的小径。接着,“青林”两句,是说山林间长满了树木,色彩斑斓,红绿相间。“杂”,就是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梨岭道中十八首》是明朝诗人黄仲昭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所感所思。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译文、赏析及必要的注释: 1. 第一首:“风飘野菊香,霜压山枫败。” - 译文:野菊花随风飘散,山枫树被寒霜压倒。 - 赏析: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深秋景象,野菊花的飘香与山枫的败落形成了生动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 2. 第二首:“客思谁能宽
【注释】 梨岭:指庐山。 板桥:木制的桥梁。 鸟道:像鸟的脚一样曲折盘旋的路。 漱:洗刷。 寒玉:指山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行经庐山的溪流旁,看到一座木板桥斜跨在溪水之上,再远望,那山峰回绕着弯曲的山路,令人心旷神怡。更令诗人赏心悦目的是山泉的清澈、悦耳,它把山中泉水的清脆声音比作山中的清泉,用“漱”字形象地写出了泉水的声音,仿佛泉水正在洗刷着晶莹剔透的玉石一般,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断霞横苍山,淡烟迷远树。 - 断霞:夕阳的余晖或日落时的景象。 - 苍山:指的是远处的山脉,颜色为深蓝色或暗绿色。 - 淡烟:指薄雾或轻烟。 - 迷远树:模糊不清地显现在远处的树木。 译文:天空中残存的霞光横亘于苍茫的山脉之上,薄雾缭绕着远处的树木。 2. 草傍幽泉生,冰凝如玉箸。 - 草傍:周围有草地。 - 幽泉:静谧的泉水或山间小溪。 - 生:生长的意思。 -
【注释】 梨岭:山名,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十八首:即《题梨岭十八咏》,是杜甫晚年所作组诗,共八首,这里仅取第一首。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中景色的五言绝句。前两句“花开不为春,路湿非关雨”是说春天花盛开,不是因为春天来了;路上湿润了也不是因为下雨了,是因为山上有泉水。后两句“空谷一声传,山川学人语”是说山谷中的回声,就像人的语言一样,是空谷中传来的声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