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魄流蓂砌,清辉逼苎袍。
虽看万里外,应此一河高。
且复吟圆壁,知谁泣大刀。
片轮千绪起,今古客滔滔。
月咏十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咏十五首》是明代诗人黄省曾创作的一组诗歌,共十五首,每首都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月夜景象,通过“萝轩月”、“旅鸿”、“栖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孤独感受。
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是了解其内容的关键。首先,《月咏十五首》的创作于明朝,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形式多样。黄省曾是明代的著名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词方面,而《月咏十五首》则是他在诗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
从艺术特点来看,《月咏十五首》采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月咏十五首》中的每一首都包含了独特的画面感,如“萝轩月”、“旅鸿”、“栖鸟”,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情感的深刻反思。这种通过具体意象来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月咏十五首》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在文学价值上,《月咏十五首》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通过对月亮这一永恒主题的反复吟咏,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这种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表达,使得《月咏十五首》具有了深远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人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和表现。
《月咏十五首》作为黄省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情感体验的诗歌,更是一次对生命和宇宙奥秘的哲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