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魄流蓂砌,清辉逼苎袍。
虽看万里外,应此一河高。
且复吟圆壁,知谁泣大刀。
片轮千绪起,今古客滔滔。
满魄流蓂砌,清辉逼苎袍。
注释:满身的月华洒满了台阶上的花草,清澈的光辉仿佛逼得衣袍都透亮了。
虽看万里外,应此一河高。
注释: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但这里的景象却如此高峻。
且复吟圆壁,知谁泣大刀。
注释:人们还在欣赏这圆形的墙壁,不知是谁在对着它哭泣?
片轮千绪起,今古客滔滔。
注释:一轮明月下,无数的思绪纷飞而起,古今的旅人纷纷来此。
满魄流蓂砌,清辉逼苎袍。
虽看万里外,应此一河高。
且复吟圆壁,知谁泣大刀。
片轮千绪起,今古客滔滔。
满魄流蓂砌,清辉逼苎袍。
注释:满身的月华洒满了台阶上的花草,清澈的光辉仿佛逼得衣袍都透亮了。
虽看万里外,应此一河高。
注释: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但这里的景象却如此高峻。
且复吟圆壁,知谁泣大刀。
注释:人们还在欣赏这圆形的墙壁,不知是谁在对着它哭泣?
片轮千绪起,今古客滔滔。
注释:一轮明月下,无数的思绪纷飞而起,古今的旅人纷纷来此。
【注释】: 1. 刹(shà) 讨三禅胜:在佛教中,禅宗的修行方法有顿、渐之分,顿者直指心性。“刹”是梵文音译,即刹那,指一刹那之间。三禅是指“定”、“慧”、“解脱”。胜,指超越。 2. 心含万有轻:佛家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得解脱。心含有意无意之念。万有,指万法,即万法皆空。 3. 法云神辔逸:佛教中有说法,菩萨乘云而行,称为法云。神辔,比喻菩萨乘着如云的神驾。逸,超脱。 4.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描绘了诗人与明慧上人一起探讨佛法的场景。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妙境践幽嘉,纡襟共演车: - 解释:在深奥的境界中,我们一同行走,像是在一辆华丽的车上行进。这里的“幽嘉”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寂静之地,而“纡襟”则形容宽松的衣襟,暗示着从容不迫的态度。 -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将诗人和明慧上人在佛法中的修行比作一场华丽的旅程。他们共同探索深奥的境界,展现出一种从容
【注释】 皇宇:皇宫。戒金方:指太阳初升时,在东方的方位上。崇云:高高的云层。眺路:遥望。名花:美丽的花朵(此处借指佳人)。艳:美丽。芳草:长满青草的地方。度车:指从车前经过的地方。缥酒:一种酒。王孙:贵族子弟。游子:流浪在外的人。诸天:指天空中所有的星星。晃朗:明亮的样子。奏春觞:演奏春天的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宴游情景的诗,诗人以“西山”为背景,描绘了宴席上热闹
【注释】 张仪部觞:张仪为战国时著名纵横家,善于辞令。朝天宫:指皇宫。西道院:西面的寺院。 绿殿枕丹丘(yín chuān):绿色的殿堂坐落在丹丘上。绿殿,绿色殿宇。丹丘,山名,这里指代山峰。 珠台:美玉制成的台阶或台阶。这里指宫殿的台阶。启宴游:开启宴会之游赏。 雨飞仙观午(mǔ):天空中的云像雨一般飞落下来,落在仙观的正午,即中午时分。雨,名词作动词用。 云入冶城秋(yě chéng)
诗句原文: 言访弥天秀,秋过兜率宫。 泄云留片白,西日抱斜红。 香室虚猊座,林檐戛翠风。 白头江榻影,何处倚支公。 注释: - 言访弥天秀:表达对东丘上人的仰慕之情,希望与对方一见如故。 - 秋过兜率宫:暗示秋天的凉爽气息,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 - 泄云留片白:形容天空中的云彩飘散,留下一片白色的痕迹。 - 西日抱斜红:描述夕阳西下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天际,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发丝。鬓:指两鬓。鬓以从衰白,年华荏苒过:意思是说人到了老年,头发变白了,岁月流逝。 旧知愁畔长,今信客中多:意思是说以前在家乡时总是为忧愁而烦恼,如今在旅途中又常常为客居他乡而忧伤。 青镜翻销绿,芳春不上和:意思是说年岁已高,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梳妆打扮,美艳动人了。 唯馀壮心在,看剑意如何:意思是说尽管年纪大了,但心中依然有一股豪情,想要重新拿上佩剑,去为国家效力。
宝光寺同门生辈一首(节选) 草暗芳阶色,风回绮树光。五霞薰席暑,一雨荐杯凉。 酒意添山老,云心切向长。吾徒有朱凤,竹下任留将。 注释: - 草暗芳阶色:形容庭院里草木葱郁,芳草覆盖着台阶。 - 风回绮树光:风吹过繁茂的树木,树叶摇曳发出光芒。 - 五霞薰席暑:五种颜色的霞光映照在席子上,带来夏日的凉爽。 - 一雨荐杯凉:一场雨过后,杯中的酒变得清凉。 - 酒意添山老
洗公方丈一首 双树开香域,诸空涌梵霞。 上贤谈有麈,高衲演成车。 法里无人我,门中绝悟遮。 道安欣与对,羲日近河沙。 注释: 1. 双树开香域:双树指的是菩提树,是佛教中代表智慧和觉悟的象征;香域则是指净土,即佛土,代表着清净和宁静。 2. 诸空涌梵霞:诸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的概念,梵霞则是指佛教中的“色”的概念,两者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 3. 上贤谈有麈:上贤指的是修行者或智者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翻译: 1. 松峤骖鸾地,青山集翠堂。 - 松峤:指的是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如诗中所言“松”和“峤”都是山的象征。 - 骖鸾:古代传说中鸾鸟可以载人飞行,这里形容山中的景色如同鸾鸟一般美丽。 - 青山集翠堂:指青山环绕,绿树丛中建有一座翠绿的堂子。 译文:山中的云雾如同鸾鸟般飘渺,青山环顾着翠绿的堂子。 2. 馔从霞户出
【诗句释义及译文】 夏日登吴王宫东道院一首 吴国馀台古,千年迹未磨。 烟华增柳润,云物助峰多。 贳酒登临举,邀琴啸傲过。 王墟芳草遍,长息览山河。 【注释】 1. 吴国馀台古:指的是吴国的旧台,历史悠久。 2. 千年迹未磨:表示这座旧台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但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痕迹。 3. 烟华增柳润:烟雾增加了柳树的美丽,使它们更加滋润。 4. 云物助峰多
【注释】 珍簟:珍贵的藤席。江夏:地名,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纤纤:指细长柔滑。纬縠纹:指织成细丝的皱纹。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境内,为浙江第一大河。垄山:指连绵起伏的山岭。湘濆:指湘水边。 赏析: 《咏藤簟一首》,唐·李郢作。 “珍簟来江夏”:珍簟,即珍贵的藤席;江夏,地名,今属湖北省武汉市;这句的意思是:这把珍贵的藤席是从江夏来的。 “纤纤纬縠纹”:纬縠纹,即经纬交织如縠纹般细密的花纹
咏雁二首 不识边州雪,何知瘴海花。 三秋兼楚笛,五月伴胡笳。 一一随粱稻,双双宿渚沙。 生来自飘泊,形影老天涯。 译文: 我不认识边州的雪花,也不知道瘴气之地的花。 秋天的风声在楚地响起,夏天的乐音伴随胡族的笳声。 一只一只跟随粱米,双双宿在沙洲上。 生来就漂泊四方,身影在天涯孤独中老去。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雁群迁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咏雁二首,要求是逐句释义,再结合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理解诗的内容,分析诗的主题,最后进行赏析。 第一首,首联“静夜声流枕,凉秋影在云”,意思是:夜深了,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听到雁群南飞的声音。诗人用一个“凉”字,写出了秋天的寒冷和凄凉之感。颈联“一时同北尽
注释 - 月咏十五首: 这是一首关于月的诗,共十五句。 - 北塞为愁色: 北方边塞因为战事而显得忧伤。 - 西宫作怨明: 西宫(皇宫)因此显得哀怨。 - 却来南斗下: “却”在这里表示突然,“南斗”即南方的天空星座之一,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位置。 - 幽动野夫情: 暗示月亮在野外引起了某种情感的变化。 - 蛟海思吹笛: “蛟海”可能指海洋中的蛟龙,“吹笛”则是一种娱乐活动。 - 鸾丘欲放耕:
【赏析】 此诗为咏物而作,借咏月以写怀。首联描写月色,颔联刻画月影,颈联抒发情感,尾联抒发思绪。全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好诗。 “泉冷光含石”,泉水清凉,月光照在石头上,使石头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这里的“泉”和“石”都是自然之物,它们静静地存在于大自然中,无需人为的修饰,就能展现出它们独特的美。 “烟消影挂松”,夜幕降临,烟雾散去,松树的影子映在月光下,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月咏十五首 风满真能动,云轻幸不遮。携光开万里,飘影驻千家。赏析:黄省曾的《月咏十五首·其十二》是一组描绘月亮美景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亮的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首诗“东岭俄看出,西林忽见归”,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月亮从东岭升起,逐渐消失在西林的景象。这里的“俄看出”、“忽见归”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月亮仿佛有了生命,随着山岭的变化而出现、消失,富有诗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