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讨三禅胜,心含万有轻。
法云神辔逸,空日戒珠明。
设树餐天食,零花咏呗声。
共知玄想地,兜率仰慈生。
【注释】:
- 刹(shà) 讨三禅胜:在佛教中,禅宗的修行方法有顿、渐之分,顿者直指心性。“刹”是梵文音译,即刹那,指一刹那之间。三禅是指“定”、“慧”、“解脱”。胜,指超越。
- 心含万有轻:佛家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得解脱。心含有意无意之念。万有,指万法,即万法皆空。
- 法云神辔逸:佛教中有说法,菩萨乘云而行,称为法云。神辔,比喻菩萨乘着如云的神驾。逸,超脱。
- 空日戒珠明:佛教中,佛戒为清净无染,故称佛戒为“空”,即无垢。日,指太阳,象征佛法之光,亦为佛性的象征。
- 设树餐天食:佛教认为万物皆有因果,所以树木也有自己的根由和因缘。天食,喻示人的生命如同树上的果实,需要通过修炼来获得。
- 零花咏呗声:零花,指零散的花朵,也指飘荡在空中的香气。咏呗声,指诵经吟唱的声音。
- 玄想地:玄想,佛教中的一种思维境界,即对宇宙万物的本源、本性有了深刻的领悟。地,指脚踏实地,即修道者必须脚踏实地,才能达到玄想的境界。
- 兜率仰慈生:兜率天是西方极乐世界之一,也是佛教净土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仰慈生,即仰望佛陀慈悲的教诲而生敬仰之心。
【赏析】:
《四月八日报恩讲寺斋会一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四月八日报恩寺的斋会盛况,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修行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刹讨三禅胜,心含万有轻。”
- 解释:
在佛教中,禅宗的修行方法有顿、渐之分,顿者直指心性。“刹”是梵文音译,即刹那,指一刹那之间。三禅是指“定”、“慧”、“解脱”。胜,指超越。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禅宗修行方法的理解。他认为,修行者应当直指心性,超越世俗的纷扰,才能真正达到修行的目的。
- “法云神辔逸”,
- 解释:
佛教中有说法,菩萨乘云而行,称为法云。神辔,比喻菩萨乘着如云的神驾。逸,超脱。
- 赏析:
此句描绘了菩萨乘云而行的景象,象征着他们的超凡脱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以更高的境界去追求真理。
- “空日戒珠明”,
- 解释:
佛教中,佛戒为清净无染,故称佛戒为“空”,即无垢。日,指太阳,象征佛法之光,亦为佛性的象征。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他认为,佛法是清净无染的,是人们修行的指引。同时,他也认为,佛法的光芒照耀着整个世界,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道路。
- “设树餐天食”,
- 解释:
佛教认为万物皆有因果,所以树木也有自己的根由和因缘。天食,喻示人的生命如同树上的果实,需要通过修炼来获得。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佛教中因果观念的体现。他通过设树餐天食的形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修行的重要。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修行的渴望。
- “零花咏呗声”,
- 解释:
零花,指零散的花朵,也指飘荡在空中的香气。咏呗声,指诵经吟唱的声音。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报恩寺斋会的热闹场面。诗人通过对零花和咏呗声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们在斋会上的喜悦和虔诚。同时,这也反映了佛教徒对于诵经吟唱的重视,认为这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共知玄想地,兜率仰慈生。”
- 解释:
玄想,佛教中的一种思维境界,即对宇宙万物的本源、本性有了深刻的领悟。地,指脚踏实地,即修道者必须脚踏实地,才能达到玄想的境界。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领悟到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性。同时,他也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玄想的境界,实现心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