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塞为愁色,西宫作怨明。
却来南斗下,幽动野夫情。
蛟海思吹笛,鸾丘欲放耕。
望舒烦一驾,宜并客怀清。

注释

  • 月咏十五首: 这是一首关于月的诗,共十五句。
  • 北塞为愁色: 北方边塞因为战事而显得忧伤。
  • 西宫作怨明: 西宫(皇宫)因此显得哀怨。
  • 却来南斗下: “却”在这里表示突然,“南斗”即南方的天空星座之一,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位置。
  • 幽动野夫情: 暗示月亮在野外引起了某种情感的变化。
  • 蛟海思吹笛: “蛟海”可能指海洋中的蛟龙,“吹笛”则是一种娱乐活动。
  • 鸾丘欲放耕: “鸾丘”是神话中的一种地方,传说中鸾鸟栖息的地方,“放耕”则是一种农耕活动。
  • 望舒烦一驾: “望舒”是古代神话中月的一种形态,“一驾”指的是驾车。
  • 宜并客怀清: “宜并”可能是指应该一起,“客怀清”则表达了一种清高的情感。

译文

北方边塞因战争而忧愁,西宫因此变得哀伤。突然来到南方天空下的月亮,激起了野外人的情感波动。在大海中想象能吹奏笛子,在鸾丘上想要开始耕作。望着月亮驾车出游,应该把这种情怀与客人的清高联系起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在边塞和西宫的影响,展现了月亮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给人带来的情感变化。从北方的战争到西宫的哀伤,再到海边的幻想和农田的劳作,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通过对比夜晚的宁静与白天的繁忙,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对月亮的不同看法和感受。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