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木搴萝薜,泠然幽径通。
一亭偏傍水,四面总宜风。
地与市朝远,心将鱼鸟同。
避人焚草处,已作灌园翁。
西园十咏澄碧亭
介绍
“西园十咏”是邓云霄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其中《澄碧亭》是其中之一。
“西园十咏”不仅是邓云霄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他寄情山水、抒写情怀的一种方式。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澄碧亭周围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
相关推荐
诗句及翻译 诗句一: 群木搴萝薜,泠然幽径通。 - 注释:一群树木上采摘着蔓藤和荆棘。 - 译文:清凉的小路通向宁静的地方。 - 赏析:此句描述了一处静谧的自然景观,通过“搴萝薜”描绘出自然生态的丰富多样,而“泠然幽径通”则形象地表达了这条小路带来的清冷与神秘感。 诗句二: 一亭偏傍水,四面总宜风。 - 注释:一个亭子偏斜在水边,四周都适合吹风。 - 译文:这个小亭子靠近水源
西园十咏·澄碧亭朱栏围绿玉,天水澹空明。雨歇蒲芽长,风来柳浪轻。 蓬瀛他日梦,濠濮此时情。岸帻无尘到,何须更濯缨。 诗句释义 1. 朱栏围绿玉:描述的是澄碧亭周围栏杆的颜色和质感,朱色栏杆围着绿色的玉石,色彩鲜明且具有古典美感。 2. 天水澹空明:描绘了天空和水的清澈透明,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宁静、明亮的感觉。 3. 雨歇蒲芽长:暗示雨后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蒲草发芽,显得生机盎然。 4.
西园十咏·澄碧亭 一泓终不竭,混混只如斯。 积润浇花圃,分津及玉池。 烹茶亭午后,漱齿月明时。 万国红炉里,幽人总不知。 注释: - 一泓终不竭:一泓(一汪),指水池。终不竭,意为始终不枯竭。 - 混混只如斯:如斯,如此、这样。混混,水流声。 - 积润浇花圃:滋润着花园。积润,积累的水分。浇花圃,使花园更加茂盛。 - 分津及玉池:分配给池塘里的水像玉一般清澈。 - 烹茶亭午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 池光摇赤日,鱼性正怀新。 汲井翻银浪,清渠蹙翠鳞。 桔槔看物变,升斗笑波臣。 试问临流者,兰亭第几人。 - 译文: 碧绿如洗的池塘水面上,太阳的光晕摇曳生姿。鱼儿在水中游动,享受着新鲜的水草。 井水沸腾,仿佛银色波浪翻滚;清澈的水流冲击着青苔覆盖的石头。 桔槔在转动,观察着事物的变化;斗笠人看着水位,笑着称自己是波臣。 请问在河边钓鱼的人
【注释】 西园:指作者的住宅。十咏澄碧亭: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组诗《西园集》中的一首,共有十首,此为其中的第十首。 未赋归:没有写归乡的话。 还依:还是。五柳:即五柳先生,指陶渊明。 池平:池面平整如镜。清镜晓,清晨时,水清澈见底,像镜子一样。 澹(dàn):平静、安静。翠眉长,形容早晨的风轻轻吹拂着柳树,柳枝随风飘动,好像绿色的眉毛在舒展。 莺影:指黄莺的身影。朝旭:早晨的阳光。 送晚凉
诗句原文:竹炉烟似缕,新水井花明。 译文:在竹炉旁,烟雾缭绕如细丝般轻柔。新挖的水井边,花朵盛开,色彩斑斓。 关键词解释: 1. 竹炉:指用竹子做的火炉,用于烧制食物或取暖。 2. 烟似缕:形容烟雾缭绕,如同一缕缕的烟雾。 3. 新水井:新的、未被使用的井。 4. 花明:花朵明亮,颜色鲜艳。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西园十咏 澄碧亭》小园微雨霁,步屐出横塘。 荻苇丛生处,水禽相与翔。 幽栖元泽国,高咏即沧浪。 不待秋风起,莼鲈头已长。 【注释】: 澄碧亭:在西湖孤山东麓。 微雨霁:小雨停,天气晴朗。 屐:木底的鞋。 横塘:指钱塘江边的小河。 荻苇:芦苇。丛生:密集生长。 水禽:水中的鸟。 幽栖元泽国:指隐士的居所。泽国:湖泽之地。 沧浪:指大江。 不待秋风起:不用等到秋风一起就可以。 莼鲈头已长
诗句:群木搴萝薜,泠然幽径通。 译文:群树茂密地攀爬着藤萝和薜荔,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小道幽静而通达。 注释:搴(qiān)-采摘;薛(cì)-一种植物名;泠然-水流声如泠泠玉磬;幽径-幽静的小道;通-流通。 赏析:邓云霄的《西园十咏·其一·澄碧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诗中“群木搴萝薜,泠然幽径通”一句,生动描绘了澄碧亭周围的绿意盎然和清新宁静的环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之中
西园十咏澄碧亭 注释: - 缥缈危楼:指高耸入云的楼阁。 - 鸾车路:指通往楼阁的道路。 - 何物堪长醉:什么可以让人沉醉不醒。 - 仙童:指仙人的童子。 - 下看人代速:看着人们迅速过去。 - 木槿是空花:木槿花虽美,但不结果实。 译文: 高耸入云的楼阁在何处?通向楼阁的道路是否遥远?谁知道那座虚白之室就在太清家旁边?有什么可以让我在酒中长醉不起呢?仙人的童子为我献上晚霞。往下看时
西园十咏中的澄碧亭 亭台高耸,像明净的镜子一样,嫦娥仙子想要接近它。 她御风而行,佩玉叮当作响,跨过汉水的声音宛如冰轮。 灵药杵声已停歇,霓裳曲正在更新。 寥寥云水之意在心头,想象翠娥皱眉的样子。 译文: 西园的十首诗中有一首叫做《澄碧亭》,其中描述了澄碧亭的高耸和嫦娥仙子靠近它的情景。亭台如明镜般高远,嫦娥仙子似乎渴望接近这座亭子。她御风而行,手中的玉佩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跨越了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