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滩

乘流贪迅急,冒寒冲晓雾。
闽江信清驶,趋海势遥注。
坤轴恐其弱,巨石相撑拄。
诡诞如鬼工,禹凿未经夙。
齿利侔剑戟,槎枒龈腭露。
窟压老蛟蟠,涛奔健马赴。
震荡惊雷吼,崩坼盘涡怒。
篙师脱颖手,箭疾鲜还顾。
素闻骇吕梁,侧想淩滟滪。
平生仗忠信,遇险当不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黯淡滩》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而非顾嗣立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黯淡滩》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黯淡滩》的作者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诗坛上的地位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朱彝尊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成就,他的词作也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他的词论深受姜夔、张炎的影响,推崇词的婉约之美。他的诗作在清初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之一《曝书亭集》至今仍被广泛传阅。

  2. 诗词原文
    滩光黯淡雨连坑,
    一笑船师劝客行。
    三叠跳波两摇手,
    棹歌十里下延平。

  3.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黯淡滩的自然景观和船上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滩光黯淡雨连坑”,用“滩光黯淡”形容滩涂上的光影昏暗,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雨连坑”,则进一步强调了雨水连绵不断的情景。接下来的“一笑船师劝客行”,表达了船师对游客的友善劝说,以及游客对于此行的愉悦心情。第三句“三叠跳波两摇手”,形象地描绘了波涛跳跃时的景象和船工们的动作,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最后一句“棹歌十里下延平”,则传达了船歌悠扬、行程遥远的意境。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和人文情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4.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当时朱彝尊应博学鸿词科之试而获得成功,被授予检讨之职。他作为清初浙西词派的创立者之一,对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与同时代的王士祯齐名,被誉为“南朱北王”,显示了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

  5.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黯淡滩》不仅仅是一首风景描写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中的“瘦日摇晶光,险风吹沆瀣”,通过对比自然景观与人的心境,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无助感。“舟行黯淡滩,顿觉宇宙隘”则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感。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黯淡滩》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6.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黯淡滩》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瘦日”、“浩瀚”、“轩然大波”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万马脱营寨”、“天柱折”、“地轴坏”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始终,使得全诗充满诗意和哲理。

《黯淡滩》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还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