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嗣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夏日诸同人小集后,晚过龙泉寺南风氏园看古松并赋的。诗分前后两段,前四句为第一段,后八句为第二段。 “丘壑道已忘”,首句起势不凡,直抒胸臆。诗人自言与世俗之人相比,已忘情于山水之间,而对风雅之事则如土一样淡薄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京华夸燕会,一日或四五”,二句转入正题,写诗人在京城参加各种聚会的场面
万安 城仄群峰压,江纡乱石通。 滩声从地北,瘴气自天东。 采竹童乘筏,捞鱼家置笼。 滩师喜风利,拨棹入黄公。 译文: 万安 城边狭窄的山势压迫着群峰,蜿蜒曲折的江流旁乱石丛生。 滩声从地底下传来,瘴气从天空中吹来。 采竹的人坐在筏子上前行,捕鱼的人在竹笼里装满鱼儿。 打滩的水手喜欢风向顺风,划船进到万安去。 注释: 1. 城仄 - 形容城墙陡峭、狭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2. 群峰压 -
【注释】 过万泉寺:游览万泉寺。万泉:地名,在今江西南昌。 秋光着人发兴猛:秋天的阳光照耀着人的发丝,使人兴奋。着:照耀。人发:人的发丝。 一抹西山谁管领:一抹山色,任凭别人去欣赏吧。 出城风物便萧疏:出了城郊,景物显得更加萧疏。萧疏:萧条冷落。 幽趣终须踏禅境:幽静的乐趣终究要踏进禅门的境界里。 西陂先生爱佳日:西陂先生喜爱美好的时光。西陂:地名,在今江西南昌。 小队穿花斜复整
贾傅故宅 《治安策》上众狺狺,谪向长沙卑湿滨。 生遇汉文犹痛哭,放同屈子竟亡身。 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 绛灌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洛阳人。 注释如下: - 这句诗通过对比“众狺狺”和贾傅的遭遇,突出了贾傅遭受的屈辱和政治迫害,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 这句诗表达了贾傅对汉文帝的深深感激和忠诚,即使被贬到长沙这样的卑湿之地,也毫无怨言。这里的“痛哭”是对他遭遇的直接反应
【解析】 本篇为七律。首联“文章开鲁姚,元气尚团结”两句,是说元朝的文章,在开国之时,还保持着一种团结的力量;颔联“万历置奎章,作者首虞揭”两句,指出元代的文学,在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当时的作者虞集,首倡奎章阁的藏书制度;颈联“金华接踵兴,儒林推四杰”两句,指出在元代,金华地区的学术文化非常兴旺,而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家,被推称为四大名儒;尾联“斯文如江河,源远流不韵”两句
【注释】 翠帷:绘有翠鸟的帷幔。玉佩:用玉制成的饰物。湘娥:指湘水女神。夕张:傍晚时分。佳期:美好的约会。九歌:《楚辞》中的一组诗篇,共二十一篇,以楚国民间祭祀时唱的歌《招魂》《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五篇为首。寂寞:孤独、凄凉。荒祠:荒芜的祠堂。丛竹泪:丛生的竹林滴下的泪水。西风:秋天吹来的寒风。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浪。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成名作
这首诗是作者在《七月十五夜过慈仁寺成周卜寓斋看月》诗中的次韵之作。以下是逐句的解读: 古寺初秋后,凉宵乍霁时。 - “古寺”指慈仁寺,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初秋后”表明时间是秋季的后期。“凉宵乍霁”,意味着夜晚天气刚刚放晴,清凉宜人。 话深钟到院,坐久月当枝。 - “话深钟”指的是深夜里钟声深沉悠远的声音,“坐久月当枝”形容月亮高悬在树枝上,显得十分明亮。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安静祥和的氛围。
夏日诸同人小集晚过龙泉寺南风氏园看古松限韵同赋 宛如隆中人,抱膝吟梁甫。 薄书堆如山丘,行动束规矩。 苟非心志清,谁来披榛莽。 公言昔渔洋,休沐于焉抚。 风流写新篇,韵事传牧竖。 移席坐邻槐,行厨擘脍脯。 摩挲想陈迹,壮年乐堪数。 小子辱齿牙,推奖到愚鲁。 十年长史祠,赓唱满檐柱。 穷途滞燕台,乃复接谈麈。 依然籍湜辈,清啸韩门聚。 尘怀顿消释,座映须眉古。 授简步芳躅,胸臆试一吐。 愿公续长篇
注释: 1. 中原皇纲失:中原,指中国。宗社,指国家和皇室。皇纲,指国家的统治秩序。失,失去。 2. 宗社如山崩:宗社,指国家和皇室。如,像。山崩,形容国家和皇室的崩溃。 3. 读书遭兵燹:读书,指阅读书籍。兵燹,指战争引起的动乱。 4. 灭没无一存:灭没,指消失。一存,一个也没有留下。 5. 伟哉姚公茂:姚公,指姚广孝。伟哉,表示赞叹。 6. 绝学能相承:绝学,指断绝的传统学问。相承,代代相传
注释 开缄擘酒,一瓮空。如对春江想泼醅(pi pēi)。 乌有先生何处去,青州从事喜重来。 赏析 这首诗是王巩在元丰八年(1085年)六月到九月间写的。当时,王巩任青州刺史,与苏轼、苏辙、刘攽等人交往颇深,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这组诗就是他到青州时,与友人相会酬唱的一组七绝。第一首写自己到青州后与友人相会的情景。第二首写自己与友人相别后,友人又来相送,表示深厚的友情。 首句点明送酒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