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策》上众狺狺,谪向长沙卑湿滨。
生遇汉文犹痛哭,放同屈子竟亡身。
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
绛灌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洛阳人。

贾傅故宅

《治安策》上众狺狺,谪向长沙卑湿滨。

生遇汉文犹痛哭,放同屈子竟亡身。

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

绛灌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洛阳人。

注释如下:

  • 这句诗通过对比“众狺狺”和贾傅的遭遇,突出了贾傅遭受的屈辱和政治迫害,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 这句诗表达了贾傅对汉文帝的深深感激和忠诚,即使被贬到长沙这样的卑湿之地,也毫无怨言。这里的“痛哭”是对他遭遇的直接反应,也体现了他对汉文帝的忠诚与尊敬。
  • 这句诗描绘了贾傅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以及他被迫离开长安(宣室)的情景,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挫折与失败。
  • 这句诗通过提到“绛灌”和“洛阳人”,批评了那些轻视才能、不尊重年轻人的人。这里用“绛灌”指代汉武帝时期的两位重要人物,而“洛阳人”则暗示着作者自己。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贾傅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贾傅遭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诗人通过对比“众狺狺”和贾傅的遭遇,突出了贾傅所遭受的政治迫害和社会冷漠,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贾傅对汉文帝的忠诚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古代君主的尊敬和对忠诚臣子的赞美。此外,诗歌还通过描绘贾傅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以及对“绛灌”和“洛阳人”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