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极江南有所思,馀□风雨落花时。
钱郎应恨春归尽,独倚东风写折枝。
杂题画
介绍
《杂题画》是清代文人郑板桥创作的一篇书法作品。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
从内容上看,《杂题画》涵盖了许多主题,包括山川、树木、花鸟等自然景观,以及诗词歌赋等文学元素。这些主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视觉与心灵的享受。同时,作者还巧妙地将这些主题融入到一幅幅画作中,使得整幅作品既有独立的美感,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
从技法上讲,郑板桥的书法以行书为主,线条流畅自如,富有力度感。他善于运用各种笔法和墨法,如点、横、竖、撇、捺等,使每一笔都充满了变化和节奏感。在《杂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从风格上来说,《杂题画》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郑板桥的书法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创新的精神。他敢于突破常规,尝试新的风格和形式,这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在《杂题画》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如何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艺术效果。
《杂题画》是一幅充满艺术魅力的书法作品。它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创新精神,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魅力。无论是作为一件艺术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的重要作品。
相关推荐
杂题画·其一 目极江南有所思,馀□风雨落花时。 钱郎应恨春归尽,独倚东风写折枝。 注释版译文: 我极目远眺江南,心中充满思念。在风雨交加、落英缤纷的时节,我感叹春天的离去。钱郎应该也因春日已逝而感到遗憾,他独自倚靠在东风旁,写下了这凋零的花朵。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细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深深感慨。首句“目极江南有所思”,便勾勒出了一幅宽广的江南图景
杂题画 陇上辍耕春雨馀,牧儿黑色短裙裾。 只疑李密归田去,牛角胡为不挂书。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陇上辍耕:描绘了一位牧童在春日的陇上停下耕作的场景。“陇”指的是古代的农田,通常位于山间或平原之上,而“辍耕”意味着暂时停止耕作,可能是休息或等待其他事情的发生。这里的陇上可能暗示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2. 春雨馀:春雨过后,天气渐暖,植物开始复苏
【注释】 杂题画:即《杂画》。 帝子南征竟不还:指帝女嫁到南方,最后没有回来。帝子:帝后;帝女。南征:出外远征。竟:竟然、终究。不还:没有回来。 墨云零落九疑山:用“墨云”比喻飘荡在湖南一带的战乱,“九疑山”为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南。 偶因碧草牵春梦,得到潇湘二水间:意思是说,偶尔因为春天里的一片绿草而引发思乡之情,终于回到了故乡。潇湘二水:潇水和湘水。 赏析: 此诗以“杂题画”为题
注释:飞锡是从日本来的僧人,受斋是因为经过海王宫。画中的人在画中坐,神态和容貌都与珊瑚树相似,仿佛还能感受到蓬莱水殿的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作场景。首句“飞锡来从日本东”,描绘了飞锡和尚从日本东方而来的情景。次句“受斋因过海王宫”,描绘了他接受斋饭并经过海王宫殿的过程。第三句“坐中貌得珊瑚树”,描绘了他坐在画面中的神态和容貌都与珊瑚树相似,仿佛还能感受到蓬莱水殿的风
杂题画 忆昔涪南献荔枝,美人宫里一开眉。 劳民轻结当时怨,看画深令后代悲。 注释: 1. 杂题画:即题画诗,指以绘画为题的诗。2. 忆昔涪南献荔枝:涪南是指古代的四川地区,在涪江以南,这里代指四川。3. 美人宫里一开眉:指的是唐朝时,唐明皇曾从岭南进贡荔枝,贵妃杨玉环品尝后喜笑盈盈,玄宗皇帝也为之一笑。4. 劳民轻结当时怨:意思是说当时的人们为了得到荔枝而付出了很多劳动
杂题画 尚书天上早知名,长忆君王听履声。 回首白云山万叠,苍梧何处最关情。 注释:尚书,指唐代名臣张嘉贞。张嘉贞曾在朝中担任要职,受到皇帝的赏识。这首诗就是诗人对张尚书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长忆君王听履声:长久地回忆起过去与君王一起聆听他走路的声音。 回首白云山万叠:回头看着那层层叠叠的白云山脉。 苍梧何处最关情:在苍梧山的什么地方最能触动他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杂题画诗,其原文如下: 杂题画 凤毛新沐翠毵毵,春近瀛洲雨气酣。 晚下紫微归思切,长身独立望江南。 注释与赏析 - 凤毛新沐翠毵毵(sān shān): 这是对凤凰羽毛的比喻,形容头发如翡翠般浓密。"凤毛"是指凤凰的羽毛,通常被认为是尊贵和美丽的象征。"新沐翠毵毵"则描绘了凤凰刚洗完澡的样子,翠绿色的头发随风飘散,形象生动。 - 春近瀛洲雨气酣(hān):
【注释】 五马浮江:指晋王司马睿渡江南来,建都建康(南京)。化龙:比喻王者兴起。琅琊王业:指琅琊王司马睿的功业,司马睿曾被封为琅琊王。藉诸公:依靠各位大臣的帮助。 江南春草:指江南一带的春天。若个:哪个。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晋王司马睿南渡后在江南建立王业、寄情山水生活的杂题诗。 首句“五马浮江一化龙”,是说晋王渡过长江,在江东建立了王业。这里用典故。五马,指皇帝仪仗中的马匹。化龙,指帝王兴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杂题画》中的一句。整首诗如下: 杂题画 何人画此好头赤,绝胜天厩玉连钱。 龙媒散落在何处,苜蓿秋风生暮烟。 译文: 是谁画出了这样美丽的画面?它比天厩中的骏马还要漂亮。 那龙马的遗骸散落在哪里呢?只见秋风中飘荡着一片紫色的苜蓿花。 注释: - 何人:指什么人画了这幅画。 - 头赤:形容画得非常红,好像涂上了红色。 - 天厩:古代皇帝用来饲养马匹的地方。 - 玉连钱
注释: 1.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李颀(701-770),字子羽,洛阳人,盛唐四杰之一。他的诗多描写战争与边塞生活,风格豪放雄壮。 2. “此马真从西域来”,意思是这匹马是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来的。西域在古代是指现在的新疆、中亚一带。这里的“西”指的是西方,“域”指的是地域或国家的范围。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匹马是从西域来的。 3. “圉人高鼻复于思”
杂题画(一作《江上渔者》或《沧浪曲》) 故国江山入莫秋,烟波留与后人愁。 古今不预兴亡事,只有沧浪独钓舟。 注释: 1. 杂题:一种没有固定题目和内容的诗歌体裁,多用于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2. 画:这里指诗的标题。 3. 故国:指作者的故乡,也泛指国家。 4. 烟波:烟波浩渺,水波连天。 5. 后人:后来的人。 6. 兴亡:兴盛和灭亡,指国家的盛衰。 7.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桑田
杂题画·其十二 五马南来王气空,石城江水动秋风。 客儿岂是忘机者,欲向东林结远公。 注释:五匹马从南方奔驰而来,象征着帝王的气运已经消失,只有石头城的江水在秋风中轻轻荡漾。这里的“客”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并不是忘记世事的人,而是渴望与东林寺的高僧结缘,一同探讨人生的真谛。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赏析:
杂题画 梦入梨云路不分,幽香多在定中闻。 起来写得横窗影,寄与山中满谷云。 【注释】 杂题:即题画诗。 梨云:喻指梦境。 幽香:暗寓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定中闻:指梦中闻得幽香。 横窗影:指梦中看到妻子的身影。 山中:指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 满谷云:指梦中所见之景,如同满山遍野飘动着白云。 赏析: 这首《杂题画》是一首题画诗,以“梦”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对远去妻子的怀念之情
罗含宅前春水生,一柱观头黄鸟鸣。 注释:罗含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罗含宅”指罗含的居所,即现在位于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古镇境内的罗隐故居。“春水生”形容春天的江水波光粼粼,生机勃勃。“一柱观头”指的是一座桥或塔的顶端,此处泛指罗含宅前的观景之处。“黄鸟鸣”描绘了春天里鸟儿欢快的歌唱声。 吴船多上荆门路,我欲因之万里行。 注释:吴船指的是从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出发的船只
杂题画 春水微生雪乍融,偶然行过御沟东。 倚风三弄昭华琯,凭仗飞花莫恼公。 注释: 杂题画:即题画诗。杂是杂乱,题目中的“杂”字表明这首诗不是专门描写某物,而是以诗来描绘画面的意境。 春水微生:春天来临,水面开始融化,泛起微微的波澜。 雪乍融:积雪融化,露出地面。乍,忽然。 御沟东:指皇宫附近的一条小河,也叫做御河或中河。 倚风三弄:倚着风,轻轻拨动琴弦,弹奏出美妙的旋律,形容琴声婉转悠扬。三弄
杂题画·其十九·阙 海棠枝上聚么禽,相逐相呼乐意深。 偷入太仓时一饱,岂知鸣鹤在东林。 诗意解析: 1. 海棠枝头:描绘了海棠树的枝叶间,鸟儿们或聚集或飞舞的情景。这一句通过“海棠枝上”和“聚么禽”两个关键词,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面,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2. 相逐相呼:进一步描绘了这些鸟儿之间相互追逐、相互呼唤的场景。这里的“相逐相呼”不仅表达了鸟儿之间的亲密无间
【注释】: 杂题画:指唐代韩愈的《杂兴三首》。杂兴,随意吟咏。 蒲梢:即马鬃,泛指马毛。 大出游:大张旗鼓地出去游览。 绿树黄鹂忽惊起:形容突然飞来一群黄莺。 金丸:弹丸。 殿西头:宫殿西边。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唐宪宗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期间,在岭南的见闻和感受。 第一句“汉家新得蒲梢马”,点明地点和时间。“汉家”是指唐宪宗,“新得”表示刚刚得到,“蒲梢”是马名,这里特指骏马
【诗句释义】 越柏画松:越州产的柏树,画成松树。露骨:形容柏木的质感。老龙:指画中龙的形象。怒拔:愤怒地从水中升起。灵湫:传说中龙所居之处。立:出现。天池:指天宫的水池。霹雳:雷电。飞霹雳:即闪电。月落庭空:月亮落下,庭院空旷。影千尺:月光映照出的景象如同有一千尺长。 【译文】 越州的柏树,画出了如松般挺直的树身,仿佛是一条老龙从水中愤怒地升腾而起,在灵湫(神话中的龙宫)里出现。那夜
杂题画 孔明庙前江水深,千载尚见柏森森。 越僧西行不到蜀,何以写得青铜阴。 诗句注释与翻译 1. 孔明庙前江水深,千载尚见柏森森。 - 注释: 指的是位于成都的武侯祠,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 - 翻译: 即使经过千年时间,依旧可以看到这里的柏树郁郁葱葱。 2. 越僧西行不到蜀,何以写得青铜阴。 - 注释: “越”可能是指古代南方地区的僧人或文化人士,“蜀”则是指四川成都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