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招隐

若有人兮。南山之下,丛篁以筑居兮。芳草悠悠,王孙胡不归兮。临流可鼓枻兮。搴兰旌以浩歌兮。白云在天,沧波何极,欲往从兮。
北渚辛夷,西堂蟋蟀,蛾眉独处,私自怜兮。猿惊鹤怨,山中难久留兮。我所思兮。望涔阳暮与朝兮。悲哉兮。露白枫青,历九秋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澎的《夏初临·招隐》是一首充满自然意境的诗歌,通过描绘南山之下的幽居和王孙不归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官场的不满。以下是关于《夏初临·招隐》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夏初临·招隐》的作者是丁澎,一位清朝的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了从进士到被贬的经历,这在他的诗作中也有所体现。
  • 文学地位:丁澎的作品在文学界享有一定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多以自然景物和隐逸情怀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展示:这首诗的原文如下:“若有人兮南山之下,丛篁以筑居兮。芳草悠悠王孙胡不归兮。临流可鼓枻兮。”。
  • 翻译注释:通过对原文的逐句解读,可以将诗句翻译成更为易懂的文字,同时辅以注释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1. 作品赏析
  • 意境表达:丁澎在《夏初临·招隐》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山居图景,展现了南山之下的自然之美,以及王孙不归的孤独之感。
  • 情感抒发:诗歌中的“若有人兮”与“白云在天”,不仅营造了宁静致远的氛围,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清初,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追求。
  • 作者经历:丁澎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起伏,其被贬的经历使得他对官场产生了深深的厌恶,这种情绪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夏初临·招隐》作为丁澎的一部代表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他个人历史、情感、理想以及文化追求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清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清代文人心态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