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何年,龙战山东,堕此长须。曾阶于尺木,能兴云雨,贮之勺水,便化江湖。今也卷然,手携在箧,犹见虬髯气色殊。还恨未,向九仙馆里,捋取羊珠。
顾君赠我何如。好准备尊前牙杖需。算虾须虽细,可编帘箔,鱼须甚壮,亦树旌旟。差胜衰翁,白髭似戟,不中卢仝唤作奴。却自笑,看吟成五字,剩数茎无。
沁园春 · 其十七李渭清赠龙须一茎赋此酬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尤侗的《沁园春·其十七李渭清赠龙须一茎赋此酬之》展现了一位文人在收到龙须礼物时的感激与谦逊。尤侗,清朝时期的词人,以创作多情而富有哲理的作品著称。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尤侗(1612年-1713年),字同山,号西堂,又号悔庵,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和戏剧家,尤以诗词见长。
诗词内容:该诗为七言律诗,通过对龙须的描述,表达了对赠送者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诗中描述了龙须如何从山东的战乱中得到,以及它带来的自然力量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礼物的珍视和对赠送者情谊的赞赏。
艺术特色:尤侗的这首《沁园春》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龙须比作能兴云雨的工具,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此外,诗中的“卷然”、“虬髯”等词语,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生活,还通过龙须这一元素,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的力量和美丽。这首诗也展示了尤侗作为一位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尤侗的《沁园春·其十七李渭清赠龙须一茎赋此酬之》不仅是一首表达感激和谦逊的诗歌,也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每一位读者深入研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