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城南花之寺送朱伯韩前辈出都

三年谒选滞长安,短发萧椮旅鬓残。
老不低头犹倔强,病忘瘏口说孤寒。
支撑乱后封疆易,调护军中将帅难。
功过即今将定论,冰壶怀抱任人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集城南花之寺送朱伯韩前辈出都》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当时作者在洛阳。朱伯韩是作者的好友,他们两人都是文学家,且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原文如下:
小集城南花之寺,送君归上都。
垂杨紫陌洛城东,见月不眠人未终。
明朝驿路梨花白,今夜江头柳絮风。

赏析:

  1. 首联“小集城南花之寺,送君归上都”
  • “小集”指的是在洛阳城南的花之寺这个地点集结。
  • 通过描绘“花之寺”这一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 “送君归”则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
  • “上都”指的是长安(今西安),这里暗示了送行的背景是在唐朝都城的长安。
  1. 颔联“垂杨紫陌洛城东,见月不眠人未终”
  • “垂杨”指的是杨柳,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紫陌”指的是紫色的小径,形容洛阳城外的道路。
  • “洛城东”进一步明确了地点。
  • “见月不眠人未终”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景。这里的“不眠”不仅指夜晚,还可能暗喻朋友内心的不舍或焦虑。
  1. 颈联“明朝驿路梨花白,今夜江头柳絮风”
  • “驿路”通常指通往远方的官道,这里可能是指通往京城的路途。
  • “梨花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 “江头柳絮风”则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典型景象,与上两句相呼应,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特色。
  • 这两联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既渲染了离别时的凄美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1. 尾联“明日驿程春将半,此夜江楼月正圆”
  • “明日”指的是第二天。
  • “驿程春将半”意味着距离即将到来春天一半的时候。这表达了对春天即将过去、时光流逝的感慨。
  • “此夜江楼月正圆”则表达了此刻的意境。这里的“江楼”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某个地方的楼台,而“月正圆”强调了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谐或是美好的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南郊花之寺、紫陌、洛城东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和时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如注重意象的运用、情感的真挚表达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