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书抛短枕,江楼迥、倚槛看疏星。但峭风透幌,丽谯声急,湿烟迷渚,渔火光冥。渺何许,山芜添秀色,湘芷接馀馨。檀板自歌,一丸月暗,玉觞豪酌,八表云停。
沈忧无端起,哀鸿怨,举世有耳谁听。天际水何澹澹,山自青青。算沧海生桑,春归汉燕,汴堤无柳,秋老隋萤。只恐铜仙泪尽,露冷金茎。
风流子 · 江楼夜眺
介绍
《风流子·江楼夜眺》是清代文廷式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江楼夜眺时的感慨和对世事的忧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风流子·江楼夜眺》的作者是文廷式,号云阁、芸阁等。他生于江西萍乡,祖籍广东,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文廷式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后曾担任编修、国史馆协修等职。然而因支持德宗变法维新,被后党忌恨,最终遭通缉流亡海外,归国后又病逝于故里。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创作于文廷式的晚年,时值戊戌政变之后。文廷式因政治变故而遭到通缉,被迫离开故土,流亡至日本。在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文廷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奈。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在江楼之上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艺术特色:《风流子·江楼夜眺》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词中通过描绘江楼夜景、清风细雨、山光水色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幽深寂寥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山芜添秀色,湘芷接馀馨”等意象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审美境界。此外,词中的“檀板自歌,一丸月暗,玉觞豪酌,八表云停”等句子,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对世事的感慨。
文学价值: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风流子·江楼夜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展示了文廷式作为词人的才华,也反映了晚清社会动荡时期的文人心态。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人群体的心理变化。同时,这首词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也为后世的词创作提供了借鉴。
影响评价:《风流子·江楼夜眺》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的问世引起了文人学者的关注,并对后来的词风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在现代,这首词仍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风流子·江楼夜眺》是一篇蕴含深厚情感和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化,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