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黯黯、长安夜雨。那是侬家,放教归去。檠短窗虚,梦魂仿佛到江浦。愁生无定,应是有、生愁处。寄远织琼花,浑不省、凉蟾天宇。
凝伫。祇兰红波碧,依约谢娘眉妩。文园病也,更堪触、伤春情绪。便月痕、不上菱花,尽难忘、衣新人故。但乞取天怜,他日剪灯深语。
长亭怨慢和素君韵寄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亭怨慢和素君韵寄远’是清代诗人文廷式的一首古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在长安夜雨中对家的思念以及无法归去的惆怅。以下是对该诗歌的具体介绍:
诗词原文:听黯黯、长安夜雨。那是侬家,放教归去。檠短窗虚,梦魂仿佛到江浦。愁生无定,应是有、生愁处。寄远织琼花,浑不省、凉蟾天宇。凝伫。祇兰红波碧,依约谢娘眉妩。文园病也,更堪触、伤春情绪。
作者简介:文廷式,字仲实,号云腴居士,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与袁枚、赵执信并称为“清初三大家”。他的《秋柳》被誉为“绝唱”,其《西河词》则被后人誉为“词中之龙”。文廷式生活在清代中期,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典故,且能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鉴赏:此诗首句“听黯黯、长安夜雨”便奠定了整首诗的氛围基调,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接下来的“那是侬家,放教归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尤其是结尾两句“寄远织琼花,浑不省、凉蟾天宇”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远离家乡的人对家的深深思念。
通过对该作品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