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真奇绝,极目波涛任明灭。参横月落翠羽啼,还向湖阴踏香雪。
是香是雪留春痕,非香非雪招春魂。六浮阁外万横玉,暝烟疑入罗浮村。
斜阳海气澄,微风海波动。珊瑚冷挂月轮寒,玉蕊冰花一齐冻。
香耶雪耶两不知,蛟背湘妃寒入梦。忘机最好伴闲鸥,鹤渚芦田几度游。
一棹渔庄倚秋雪,愿从花海泛扁舟。
香雪海歌
介绍
《香雪海歌》是清代文静玉的一首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古诗文中的瑰宝。
在《香雪海歌》中,作者通过对黄山云海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卷。诗中“黄山云海真奇绝,极目波涛任明灭”一句,生动地捕捉了云海翻涌、变幻莫测的壮观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无垠的云海之中。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如“参横月落翠羽啼,还向湖阴踏香雪”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月夜下的宁静与美丽,更通过“踏香雪”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香雪海歌》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精湛的用词和独特的意象。例如,“六浮阁外万横玉,暝烟疑入罗浮村”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峦叠嶂的美景,更隐含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境界。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和组合,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与转化,诗歌构建了一个既独立又和谐的整体,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远的意境。
《香雪海歌》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一提。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清代,文人墨客们对于自然之美有着极高的追求,而黄山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山之一,更是文人雅士竞相吟咏的对象。《香雪海歌》的创作,正是基于对黄山独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学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
《香雪海歌》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学表达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成为不朽的经典。这首诗不仅是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对于热爱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人来说,深入阅读并理解《香雪海歌》,无疑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