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明怨

修明与夷光,二女同入宫。宫中各妍妙,并蒂双芙蓉。
如何姑苏台,惟说西施好。但见西施娇,不觉西施老。
舞亦西施舞,歌亦西施歌。蛾眉不见赏,寂寞归山阿。
红颜难保恩,玉颜难免妒。后来江采蘋,亦有《楼东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修明怨》是清代文静玉创作的一首诗,主要表达了宫廷中女子悲剧命运的主题。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修明怨》是清朝文学家文静玉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清代时期。此诗通过描绘宫中两位女子的故事,揭示了当时女性在宫廷中的悲惨境遇,以及她们所承受的社会与家庭压力。
  2. 原文内容:诗歌以“修明与夷光,二女同入宫”开篇,描述了两位女子因相似美貌而一同进入皇宫的情境。接着以“宫中各妍妙,并蒂双芙蓉”形象地描绘了两位女子的美丽和她们如并蒂莲般的紧密关系。然而,“如何姑苏台,惟说西施好”,暗示尽管两人外貌出众,却难以得到皇帝的喜爱和赏识,这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宫廷制度下女性命运的深刻批判。
  3. 艺术特色: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颇具匠心,采用了对比、象征等技巧,通过对“西施”与“夷光”的描述,隐喻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和遭遇。同时,诗歌还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鲜活和具有画面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4. 历史影响:《修明怨》作为文静玉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清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修明怨》不仅是一首描写宫廷女性悲剧命运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与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辛酸,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与反思。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历史与人性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